特首林鄭月娥就有關修訂《逃犯條例》事宜回覆美國國會及行政當局中國委員會。林鄭月娥表示,對於外界擔心修例會削弱法治,損害人權及自由,影響營商環境,有關憂慮沒有事實根據。不可否認,本港社會對修例存在一些擔憂,但仔細分析,這些擔憂其實是基於對修例內容不了解,和在意識形態掛帥思維影響下,對內地司法制度的偏見和不信任。只要以理性客觀態度面對現實,應該承認內地司法進步有目共睹,對修例的擔憂就可以消解;只要修例通過,更可以證明放大炒作所謂擔憂,是注定破產的謊言。
本港反對派抗拒修例的最大理由,是聲稱「內地司法不公」「沒有人權保障可言」。這種言論,說到底是帶着深刻的意識形態偏見。事實上,中國的法治建設已有長足進步,中國目前已與54個國家締結引渡協定,當中包括法國、意大利、比利時、澳洲、西班牙及葡萄牙等西方國家;美國、英國、加拿大等國,也與中國簽署了刑事司法互助協議;內地與台灣之間,也早已簽署互相移交逃犯的協定。內地與世界各國及地區之間的法律制度存在差異,但並不影響進行司法合作、共同打擊犯罪,而且有大量成功的實踐案例。
2009年以來,中美反腐合作逐漸深化,經兩國執法部門通力協作,不少外逃美國的罪犯被遣返回中國。香港社會各方只要不帶偏見,應看到這些不可否認的事實。美國和中國進行司法協助、互遣逃犯的機制運作日益成熟,為何香港不能與內地簽署移交逃犯的安排,為何香港修例就會損害法治人權?所謂的憂慮並非實事求是的客觀事實。相反,不堵塞本港的法律漏洞,內地、台灣等地的罪犯持續逃到香港,令香港淪為「逃犯天堂」,香港的法治人權又如何有基本保障?
港大法律系教授陳弘毅也指出,本港目前與不少國家簽訂移交條約,當中包括印尼及菲律賓等,強調內地司法制度的平均水準並不低於這些國家,更直言內地的平均司法水準不會低於國際一般標準。陳弘毅等有識之士對內地司法制度的評價,公允客觀,值得本港社會認真考慮。
香港社會對修例的擔憂,很大程度上是因為反對派和外部勢力無限放大問題,以危言聳聽散播恐慌情緒,動搖人心。此種伎倆,反對派和外部勢力屢試不爽。香港回歸前夕,美國《財富》雜誌封面以「香港已死」為題,預言回歸後香港將「玩完」。可歎的是,回歸後香港保持繁榮穩定,2007年《財富》刊文《哎呀,香港根本死不了》,在事實面前,只能低頭認錯。
反高鐵「一地兩檢」中,反對派聲言「一地兩檢」破壞法治,「公安跨境捉人」之說不絕於耳,但「一地兩檢」成功落實,至今運作良好,反對派的種種謬論不攻自破。可以預料,只要修訂逃犯例通過,此次修例討論過程中的謊言、謠言,都會站不住腳,下場必然和「香港已死」預言、「一地兩檢」破壞法治之說一樣。
修例有法理依據及迫切需要,是落實基本法的應有之義,不論從公理和社會民情看,都是有理有據有利,市民只要細心分析,正確分析各種客觀情況,理解特區政府的努力,就足以抵制別有用心的蠱惑和人為製造的恐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