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頁 > 文匯報 > 中國專題 > 正文

央行擬推灣區徵信跨境合作

2019-06-15

香港文匯報訊 (記者 海巖 北京報道)內地已建成覆蓋9.9億自然人、2,591萬戶企業的全球最大徵信系統,中國人民銀行徵信管理局局長萬存知昨日在國新辦政策吹風會上表示,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已把徵信合作作為一個重點項目逐步推進,人民銀行(簡稱「央行」)和香港金融管理局正緊鑼密鼓溝通,將設計制定內地與港澳徵信合作的框架、制度,同時建立市場的服務機制。

稱「需求迫切」 遇信息跨境難

國務院新聞辦公室當日就覆蓋全社會的徵信系統建設情況舉行吹風會。萬存知表示,內地與港澳,對粵港澳大灣區的徵信跨境合作有迫切需求,近期有些工作會逐步開展。但同時,萬存知在同一場合也強調,信息流動跨境仍存難度,需建一套複雜機制。

萬存知解釋說,目前人員、資本都可以跨境流動,但按照內地法律,徵信機構採集信息,不管是個人信息還是企業信息,只能在中國境內存儲、加工處理,原則上不能跨境,法律法規另有規定的除外。「所謂法律法規另有規定的,比如外貿、外資、人員流動過程中有一些特定要求,國家和國家之間法律體系不一樣,保護機制也不一樣,個人信息既涉及到隱私,也涉及到個人財產,企業信息涉及到企業的商業秘密,還涉及到一些經濟安全方面的考慮。」

研複雜機制 規避法律糾紛

「信息要跨境流動,國家之間監管當局要根據法律簽訂相關的監管備忘錄和協議,在這個基礎上,相關的徵信機構,也就是商業組織要簽訂商業合作,同時在保證信息安全、保護信息主體權益方面做一些制度安排。」萬存知表示,在信息流動跨境過程中,如果發生法律糾紛或其他問題,需要按照雙方監管當局簽訂的協議,適用哪些法律、在哪個地方處理、怎麼進行溝通、怎麼通報等等有一套比較複雜的機制。

內外資一致 統一監管標準

另外,在徵信業對外開放方面,中國人民銀行副行長朱鶴新在吹風會上表示,鼓勵具有特色和專長的外資徵信機構、信用評級機構進入中國市場,引進國外先進的徵信技術、業務模式和管理經驗。

萬存知則強調,在徵信市場,外資和內資監管標準一致且保證公平競爭,在開展哪些業務、服務對像、客戶選擇上完全是尊重商業選擇。

讀文匯報PDF版面

新聞排行
圖集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