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頁 > 文匯報 > 副刊 > 正文

【源於奧運】走進世界盃(一)

2019-09-05

李漢源

年輕讀書時候的我,每日下午3時30分放學後,都喜歡跑去界限街球場觀看精工球隊練波。因為當年的學生時代,莘莘學子要自掏腰包去球場買票看足球比賽,在經濟上是有困難的;加上我是「精工」擁躉,我的偶像就是胡國雄,能在放學後找到機會一睹他練波的風采,對我而言已經感到十分滿足了。

畢業離開學校後踏入社會,輾轉走進傳媒圈,從事體育傳播的工作,對於能夠寓興趣於工作,實在是我的福氣。當時的我,差不多每一場本地足球賽也盡量爭取機會進場觀看,精工、寶路華、南華、愉園、東昇、海峰、加山等等,都是我喜歡的球隊。

喜歡體育,源於1964年東京奧運火炬傳到香港,而沉迷足球則因為1974年西德世界盃:當年我從電視上觀看直播西德隊對荷蘭隊的決賽,當時亦為梅拿與球王告魯夫的對決;賽事緊張刺激,無奈球王告魯夫一球飲恨,賽果一比二,荷蘭屈居亞軍。從這一屆世界盃開始,我就成了世界盃的狂迷,每一屆也有收看,至今一共12屆了,而我參與電視轉播也有10屆之多。

作為球迷及體育節目製作人而言,以不同身份面對足球比賽,總是有分別的:以前睇波,是純觀賞性,能夠清空腦袋全程投入欣賞足球狂熱;而工作睇波,就要兼顧各方面的資料,例如賽制、球隊歷史、球員背景及一些製作技術性問題,雖有不同,但兩個身份我都同樣享受。1982年西班牙世界盃為我初入行的時候,主要的工作除了安排直播外,還要把每一場賽事剪輯成半小時精華片段,再傳上衛星,轉播至亞洲區(ABU亞洲廣播聯盟)一些沒有直播賽事的國家收看,對於第一次收看到整個決賽周全部52場賽事的我而言,當時興奮心情,真是非筆墨所能形容!

從這次開始我會探討有關足球世界盃賽事及版權背景。回顧過往的世界盃,在1982年西班牙前,決賽周是16隊競爭,共38埸賽事;而從1982年西班牙世界盃開始,就增加至24隊52場賽事;到4屆後的1998年法國世界盃則增至32隊64場波,沿至現在。剛才提到的ABU,當時是負責統籌亞洲區大型體育項目版權處理,包括世界盃、奧運會、亞運會等等。

除此之外,ABU也代表亞洲區大部分國家及地區與主辦單位商討版權費,然後回來大家就協商版權費的分配;當時版權費較便宜,香港則由兩間電視台一同擁有各項版權,分別是「麗的電視」(ATV前身)及TVB,所以以前很多的大型體育項目,兩台都是一同轉播的,如奧運會;而世界盃就由當時兩台協商,由「麗的電視」播英國足總盃,TVB則負責播世界盃,但這情況只維持了一屆,1990年開始兩台又一同競爭轉播世界盃;到1998年世界盃後,因為有線電視加入競投,以天文數字的金額取得轉播版權,兩台(ATV、TVB)就沒有去競爭了,下次再談。

讀文匯報PDF版面

新聞排行
圖集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