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考古學家於2008年在西伯利亞發現一塊相信屬於古代人類丹尼索瓦人(Denisovans)的手指骨化石,科學家根據化石中的脫氧核糖核酸(DNA),首次成功重塑出丹尼索瓦人的容貌,顯示已於5萬年前滅絕的丹尼索瓦人,容貌近似尼安德塔人,但頭骨和下顎明顯寬闊得多,相信有助了解他們如何適應生存環境,以及留在現代人類身上的基因痕跡。
科學家認為,丹尼索瓦人曾於亞洲廣泛地區生活,但他們的容貌一直成謎。直至2010年,考古學家在西伯利亞阿爾泰山脈一個相信是丹尼索瓦人曾居住的洞穴,發掘出一截手指骨化石,其後再發現其他骸骨化石,包括3隻牙齒和下顎骨。基因測試顯示,丹尼索瓦人是尼安德塔人的近親,亦曾與人類祖先混種,現代美拉尼西亞人和澳洲原住民最多擁有6%的丹尼索瓦人DNA,東亞人、美國原住民和波利尼西亞人亦帶有少量丹尼索瓦人DNA。
擁「超寬闊頭骨」
以色列希伯來大學研究人員卡梅爾及戈赫曼分析丹尼索瓦人、尼安德塔人和現代人類的「DNA甲基化」,找出影響基因活動的化學標記,再比較三者的「甲基化地圖」,發現尼安索瓦人基因活動與另外兩者的差異。研究員根據一系列基因,研究涉及遺傳性疾病的龐大醫療資料庫,了解基因活動模式如何影響丹尼索瓦人的樣貌。
卡梅爾和戈赫曼確認丹尼索瓦人有56個基因結構,與現代人類和尼安德塔人不同,當中34個影響頭骨構造,令丹尼索瓦人的頭骨和下顎較尼安德塔人?闊,牙弓亦較長,可推斷其牙齒亦較大。戈赫曼指出,最令人驚訝的發現,是丹尼索瓦人擁有「超寬闊頭骨」,更有理由相信最近在中國許昌市出土的神秘人頭骨,是屬於丹尼索瓦人。
■綜合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