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期的體育新聞焦點非中國女排莫屬,女排在世界盃上的驕人成績把她們送上了最高的榮譽獎台,這絕對是實至名歸。中國女排自改革開放初期獲得「五連冠」的成績後,中國女排精神便一直激勵着千千萬萬人。
體育比賽永遠沒有長勝軍,中國女排也曾經低沉過,而且時間也不短,但勝不驕敗不餒的女排總是能夠在低迷中崛起,在輸波的邊緣中扭轉局勢、反敗為勝,這只能是靠一種精神的支撐,這是什麽精神?可以把它實體化讓更多人認識到?所謂女排精神不是抽象的概念,在某種條件下必能領悟得到。
體育競技如技不如人便要吃敗仗,但是有一種元素是可以扭轉這種局面的,這元素便是「精神」,內容是我們常說的「鬥志和不服輸的心理」,技不如人會輸,如果連「精神」也欠缺更是必輸無疑。
三大球我們慣指籃、足、排都是我們的弱項,只有女排例外,中國女足曾經被譽為「鏗鏘玫瑰」,也曾經被樹為學習的榜樣,可惜女足無以為繼,至最近才稍有起色。男足不談也罷,籃球則只是偶有佳作。中國女排的經驗如何推廣和提倡,已有專家在構思部署中,能否把女排的經驗推廣開,把女排的經驗理論化則是長遠之計,這種理論必對中國體育隊伍的整體建設和技術提升都大有好處。
■資深體育記者 朱凱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