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頁 > 文匯報 > 台灣 > 正文

閩高校設傳承基地 冀延續閩台文化

2019-10-22
■福州舉行閩台七夕節日習俗活動,這是「閩台」共有的節日習俗。 資料圖片■福州舉行閩台七夕節日習俗活動,這是「閩台」共有的節日習俗。 資料圖片

香港文匯報訊 據中新社報道,福建省教育廳21日披露,32個福建省高校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基地將在福建高校設立,多個基地以研習傳承閩台非物質遺產文化為主。廈漳泉地區均祭出「閩台」傳統文化,顯示其作為台灣同胞主要祖籍地的深厚淵源。包括,廈門大學主推閩台地方戲、閩南師範大學主打閩台傳統戲曲(歌仔戲)、泉州幼兒師範高等專科學校鎖定閩台優秀傳統文化藝術。

福建擁有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共517項,其中國家級「非遺」項目130項,數量居全國前列。近年來,該省積極推動「非遺」文化進校園,開設相關專業,並招收台灣學子。如廈門大學於2010年即培養出大陸首批閩台戲劇研究方向博士,此後不少台灣知名歌仔戲演員、劇作家和作曲家前來就讀歌仔戲方向的博士生。

廈門大學中文系教授、戲劇戲曲學博士生導師陳世雄表示,設立閩台地方戲傳統文化傳承基地,有助於聯結兩岸學術力量,更系統地介入劇種保護研究。

當前福建大力鼓勵高校招募台籍教師,目前在閩工作的台籍教師超過330名,這也為高校設立閩台非遺文化傳承基地提供人才資源。

莆田學院媽祖文化研究院副院長林明太告訴記者,該校基地有11名全職教師,其中4位來自台灣。該校共有56名台籍教師,其中美術、旅遊、設計和傳播等專業的台籍教師也主動參與到媽祖文化傳承傳播。

在今次公佈的32個基地中,福建師範大學「閩台地方戲曲」入選教育部「全國普通高校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基地」,傳承範圍包括梨園戲、高甲戲和歌仔戲等閩台民眾皆喜的民間戲曲。

「閩台戲曲傳承大多處於老藝人凋零、年輕戲曲人才創新易、守本難的困境。」福建師範大學閩台地方戲曲文化傳承基地負責人曾憲林說,學術力量介入,對史籍梳理、人才培養「有的放矢」,有助於兩岸共有的戲曲文化和民族記憶「根的延續」。

目前,這些基地名錄正在公示中。

讀文匯報PDF版面

新聞排行
圖集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