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頁 > 文匯報 > 台灣 > 正文

《第一家園》閩首演 唱響兩岸情

2019-10-26
■10月24日晚,大型情景音樂會《第一家園》首場演出在福建大劇院舉辦。音樂會由台灣音樂家楊慕創作,主創團隊與製作團隊過半數來自台灣,參演團隊由兩岸音樂人近百人組成。  網上圖片■10月24日晚,大型情景音樂會《第一家園》首場演出在福建大劇院舉辦。音樂會由台灣音樂家楊慕創作,主創團隊與製作團隊過半數來自台灣,參演團隊由兩岸音樂人近百人組成。 網上圖片

兩岸音樂人參與製作 九封台胞書信貫穿音樂會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何德花 福州報道)「小時候,鄉愁是一枚小小的郵票,我在這頭,母親在那頭......」在台灣作家余光中這首熟悉的《鄉愁》中,情景音樂會《第一家園》24日晚在福建福州首演。九封來自台灣聽眾的書信貫穿整場音樂會,講述兩岸深厚的情感聯結與相互守望間發生的感人故事。音樂會現場,一千多個座位座無虛席。

1950年,福建人民廣播電台對台廣播部正式成立並開設「故鄉與親人」專欄,開始為台灣同胞尋親服務。如今,習近平總書記提出了「台胞台企登陸第一家園」,七十年來兩岸割捨不斷的情深情緣,都濃縮在這部原創情景音樂會中。

《第一家園》的主創團隊與製作團隊過半人數來自台灣,參演團隊由兩岸音樂人近百人組成。

音樂總監為主人公原型

音樂會裡,跟隨父輩的腳步和內心的召喚,主人公林培文來到大陸,在福建的多個城市,用音樂留下足跡。他為漳州創作的《八聲漳州》,為廈門創作的《廈門親像一首歌》,傳遍大街小巷,成為當地市民喜愛的歌曲。這幾首歌的創作者及林培文的原型,正是這場情景音樂會的音樂總監楊慕。

眼下,在中央的支持下,福建正積極探索海峽兩岸融合發展新路,努力建設「台胞台企登陸的第一家園」。楊慕說,他有感而發,特別為此創作了《第一家園》。歌中唱道,「第一家園,故鄉的呼喚,給我夢想,給我希望,第一個靠的岸,第一個擁抱,給我溫暖,給我第一家園。」

閩台主播串聯時代故事

《第一家園》音樂會共分五幕,第一幕始於上世紀70年代。執行導演鄭冬梅介紹,故事就發生在福建、台灣兩個廣播電台之間。通過兩地主播的講述,將不同時期的感人故事和具有代表性的音樂作品融為一體。

1979年,全國人大常委會發表《告台灣同胞書》,揭開了兩岸關係發展新的歷史篇章。彼時的台灣,正進入第一次民歌運動時期,年輕人開始唱自己的歌,第一批經典流行音樂作品傳入大陸,福建也成為最先聽到台灣流行音樂作品的地方。

第二幕清新明快的台灣早期校園民謠如《橄欖樹》等則喚起在場觀眾的上世紀八十年代記憶。

1987年,台灣當局終於開放台灣居民到大陸探親。第三幕中,兩岸探親來往,讓無數分割數十載的家庭得以重聚,也讓新一代的情感故事開始上演。《漂洋過海來看你》《深情相擁》《奔向你》等歌曲,講述了親人重聚及兩岸通婚等幾代人的情感故事。台灣迎來來自福建的第一個大陸新娘。

待到兩岸全面三通及直接雙向空中通航變成現實,福建成為離台灣最近的「岸」--《第一家園》第四幕的主題便是停泊。

在第五幕裡,《我來自中國》《相逢》《我知道》《第一家園》等歌曲表達了主人公林培文行走在兩岸多年,已分不清楚哪裡是彼岸。

台胞:重現兒時生活

台胞陳秀容是當晚音樂會觀眾之一。她表示,這是一部觸及兩岸民眾心靈的音樂會,感人至深,兩岸從隔閡到融合歷程既艱辛又溫馨。陳秀容介紹,濃濃的鄉愁促使她父親無論如何都要回到故鄉福州投資興業,而她也在1993年跟隨父親的腳步扎根福州。

「今天這個第一幕一出現,完全就是我父親那個時候的真實寫照。小時候經常看到父親一收到經香港轉來的信就很激動,看到這裡我眼淚就流下來。」

陳秀容並說:「『第一家園』不單單靠大陸打造,台商台胞更應該一起參與打造,只有共同的家園才會讓我們感覺更安全、更幸福、更快樂。」

在福州創業的「80後」台青蔡佩紜說,《第一家園》重溫了小時候的生活場景,非常感動。「這些歌我們都會唱,小時候也常常看見爺爺打開收音機聽大陸廣播。」

蔡佩紜表示,音樂會再現了兩岸往來的歷程,這可以讓現在台灣的年輕人多了解真實的過去,理解兩岸需要和平發展。她也希望,兩岸有更多年輕人參與「第一家園」建設,不僅是事業的「第一家園」,更應是生活和情感的「第一家園」。

將在東南亞各國巡演

據悉,《第一家園》成功首演後,還將陸續走進福建五個城市和北京、台灣等地展開巡迴演出,成為獨一無二的福建對台文化交流特色原創作品。作品還將在兩岸線上媒體傳播。

這部音樂作品未來還將借「一帶一路」揚帆出海,從海外華人華僑聚集的東南亞各國開始巡演。

讀文匯報PDF版面

新聞排行
圖集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