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頁 > 文匯報 > 財經 > 正文

新聞特寫:留低難 離開也難

2019-12-31
■金邊實業董事總經理劉達邦走訪多國,研究搬廠可能性,歎謂外面的世界很精彩,也很無奈。 香港文匯報記者曾慶威  攝■金邊實業董事總經理劉達邦走訪多國,研究搬廠可能性,歎謂外面的世界很精彩,也很無奈。 香港文匯報記者曾慶威 攝

7個月零生意 港商搬廠的迷思

緬甸的工人每月人工約100美元,價錢是內地的五分之一,每日工作9.5小時,但大部分都是文盲,產品是否對辦要看翻譯人員的水平。

中美貿易戰由去年爆發以來,一直困擾茈奕麙◇,起起伏伏的消息亦「玩殘」了不少港商,不少港商都想由中國內地外遷,做建築材料生意的劉達邦試過連續7個月都沒有接到一張單,也萌生起將生產線搬去東南亞的念頭,公司人手缺,他就自己親自去了多個地點考察,先後去了柬埔寨、緬甸、台灣及泰國,但發覺外面的世界很精彩,也很無奈。他說,緬甸的工人每月人工約100美元,價錢是內地的五分之一,每日工作9.5小時,但大部分都是文盲,產品是否對辦要看翻譯人員的水平。

香港中小型企業聯合會永遠榮譽主席、金邊實業董事總經理劉達邦,做建築材料生意已30年,這兩年也大受中美貿易戰影響,但今年拉上補下仍能做到去年的生意額,「比如美國的售價是100美元,我們的價格只是40美元,美國客戶在衡量過關稅的影響後仍然覺得向我們購買較划算。」事實上,除了新增的25%稅,仍要加上原有的5.7%,客戶共要付上30.7%稅項。不過,不排除客戶未來會找到其他地方的替代品,起碼不用付這個25%的新關稅,「例如韓國,他們的質量好,人工又不高,算得上是勁敵。」

普遍而言,劉達邦同行的生意都減少了,大約少了25%至50%,「有些主要靠美國的企業,更要面對『零單』的情況,可能要面臨結業,當中電子業最傷。」

劉達邦:搬廠恐歸本無期

其實,因為客戶觀望中美貿易戰的發展,劉達邦去年11月起,也試過連續7個月都沒接過一張單的日子,為增強自己的競爭力,分散生產基地似乎是唯一出路。他今年先後走訪了柬埔寨、緬甸、台灣及泰國等地方。「緬甸的工人每月人工約100美元,價錢是內地的五分一,每日9.5小時工作;柬埔寨的工人每月人工則較內地便宜20%。」但是一說到設廠,劉達邦就不禁嘆氣,擴張生產線不是那麼容易的事,即使沿用以往搬廠上內地的發展模式,先租地方,邊生產邊擴充的方式,估計都要花上4千萬至5千萬元,「搬一搬都要用咁多錢,幾多人畀得到?要做幾多年才能賺返?問銀行借錢都要用磚頭抵押,隨時連間屋都冇得住。」

在他看來,文化和溝通也是個大問題,緬甸的工人大多是文盲,生產指令、產品有什麼要求,都要靠翻譯人員的水平,如果只傳達到7成內容,好多產品就可能不合格。「(當地)政府政策是否支持,宗教文化等亦要考慮,以伊斯蘭教為例,可能逢星期五要休息,平時又要有祈禱時間。」他覺得,如果想到東南亞生產,最快的方法反而是租地方做廠房,半年內都應該可投產,或是找間類似廠房,與其合作或收購會更快。按行內做法,有三分之一的工序在東南亞生產,該產品便能報稱在東南亞生產,避過美國的關稅。

劉達邦身邊也不乏「走出去」的成功例子,例如海馬床褥在越南建廠,籌備了兩年多,今年順利投產; 5年前他廠房附近的一間手袋廠,員工達3,000人,那個廠商跟劉達邦說,有客戶要求他搬去柬埔寨,他真的搬了過去,結果得以避過貿易戰一劫;劉達邦還有朋友的產品在去年7月第二輪關稅名單榜上有名,故即刻在台灣高雄註冊了公司,正物色地方,進展不錯。

政府資助限制多

看茖倥銂B友「出海」都不錯,劉達邦也很心急,但比較過之後,覺得泰國最合適。首先泰國那邊已有客戶,供應鏈及居住環境亦相對較好,食物等都較易接受,不過人工及地價則高過柬埔寨。他目前已與設備生產商「報晒價」,但聖誕及農曆新年等一連串假期,實際行動要明年2月中再實行。他補充,早前申請過政府的「BUD專項基金」在內地買機械,但仍未收到資金,最近政府公佈有關資助範圍擴展至東南亞,正研究申請,但苦惱的是條件要有機器上的升級轉型,需要有創新元素才批,「如果買返讕職鱄禶|批,故對於擴張生產線方面幫助應有限。」

除了產地有分散風險的需要外,市場亦有分散的需要。劉達邦的公司營運了30年,當時是第一間在內地做內銷的建築材料公司,但現時類似的廠在內地高達300多家,內地市場競爭日增,他的價錢又不比別人低,故也要開發其他海外市場。他笑說,「好在公司的產品屬於『金字塔頂端』的,對要求高的客戶仍有一定吸引力,今次貿易戰中,就顯示我們的不能取代性。」 ■香港文匯報記者 莊程敏

讀文匯報PDF版面

新聞排行
圖集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