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頁 > 文匯報 > 收藏 > 正文

筆道之間看越南現代藝術

2020-01-02
■邦瀚斯亞洲區現代與當代藝術部主管王子能■邦瀚斯亞洲區現代與當代藝術部主管王子能

新年展覽發現東南亞藝術新勢力

東南亞藝術之所以包羅萬象,主要源自於各個不同國家與地區文化藝術間的差異。而東南亞藝術板塊中,單一國家與區域的藝術風貌,其實在2015年前後已開始受到重視,逐漸被挖掘出來,例如2016香港佳士得秋拍中,越南現代藝術家梅忠恕等均刷新紀錄,成為一波關注焦點,不過越南藝術在東南亞藝術板塊中的市場認知度,仍屬薄弱。

新年伊始,即日起至1月23日,香港邦瀚斯藝術廊(Bonhams)策劃一場「新勢力 |現代越南藝術」重要越南二代藝術家作品群展,為亞洲市場介紹出一批越南現代藝術家,而其亞洲區現代與當代藝術部主管王子能,則希冀新年此展,為越南藝術創造市場新生機。■採訪、攝:香港文匯報記者 張夢薇、陳儀雯

凡一個國家或地區的藝術品,既是文化的載體,也是對該國家、地區的歷史和民生的反映。上世紀的越南,穿越過一段沉重的歷史,五十年代開始戰爭,人民的精神世界長期受到壓迫,藝術作品因此而發展出一種獨特的風格,越南的藝術家們,亦將當時的生活狀態,一筆一筆地刻畫在藝術作品當中。

本次展覽透過越南的十位現代藝術家共二十五件藝術品,帶領觀賞者走進越南人民在戰爭時期以及戰後的生活狀況,追溯越南社會三十多年來的變遷。悉數展出的畫家中,黎譜(Le Pho)以及梅忠恕(Mai Trung Thu)等人屬於戰前、越南第一代的藝術家,他們出生於越南的安穩世代,大多留學法國、定居歐洲,之後再也沒有回到越南去,是故此一批藝術家深受同期歐洲、美國藝術風格的影響,王子能指出,戰前越南藝術家畫作的市場流通也集中在歐美地區,而相較於第一代從故土出走,負笈歐美的越南藝術家,戰後第二代藝術家則更加傾向於留在故土求學、生活,反觀其畫作中的藝術語匯、展演風格,則顯出與第一代藝術家很大的不同。

王子能概括指出,今次展覽的脈絡是由十位越南藝術家勾連出,他們均經歷過越南二十世紀下半葉的巨變,第一代藝術家陣群成長於五十年代中期直到七十年代的越戰時期,而第二代則是由八十年代「革新」時期的經濟改革至「國家開放」。他解讀,越南社會發展的曲折給藝術家帶來了不同的衝擊和截然不同的創作環境,「這些藝術家的作品,給戰爭時期的越南社會環境留下了印記,同時也帶動上世紀越南的藝術創作走向新方向,打破舊有的、傳統的創作思維。」

畫中見越南女性的地位

導覽中,王子能為記者講解兩件重點展覽作品《漁村家庭》(Fisherman Family )以及《褐色大門》(Ochre Gate),兩件畫作均由阮忠所創作,出生於1940年的阮忠,是越南第二代畫家中的領軍人物,其畫作以「具象」以及「象徵抽象」兩種不同的風格為人所熟知。其中1997年所繪的布面油畫《褐色大門》,尺幅為120cm方形作品,王子能介紹,該作是阮忠「象徵抽象」的代表作品,他將抽象表現主義的表現形式注入佛家的元素和符號,得到行內不少藝術評價和市場內的關注。相比之下,《漁村家庭》風格則更具體和寫實,它用直接的方式呈現越南當時的人們的狀態和對生活的態度,而此件作品亦是阮忠「具象」作品中的佼佼者。

今次展覽中可見,「女性」話題在越南藝術家筆下的探討熱度。好像阮忠,就在眾多作品中以女性作為題材進行創作。王子能指出,觀賞者可以在畫中了解八十年代的越南女性在日常生活中不同的場合的生活狀態,對於女性經常出現於畫中的現象,他認為東南亞的女性在社會中扮演一個更鮮明的角色。「按比例來看越南女性本身就比男性要多。女性在家庭裡面既需要負責打理家務,同時也會在社會上工作,因此女性會相對比較容易受到關注。」王子能通過平日的觀察,發現藝術家喜歡在不同社會背景的女性中挑選題材去創作,又同時以畫作來歌頌女性,除了阮忠以外,不少彼時的藝術家也創作了很多類似的題材來表達越南社會的女性之美。

戰後作品壓抑中獲釋放

戰後的第二代畫家、享年六十八歲的裴春湃,出生於1920年,在越南被法國統治的殖民時期成長。裴春湃曾於中南半島美術學院就讀,在越南第二代藝術家中,他曾經榮獲最豐厚的國際聲譽。王子能介紹,裴春湃從小就對畫畫感興趣,曾經給河內的報社畫繪製插畫以換取學費,並在他二十歲的時候賣出自己首張作品。展覽中其作品《新年快樂》創作於1984年,適逢越南戰爭經已結束,他在畫作裡面展現出越南人愉悅的心境,也同時展示了當時經歷蓬勃,國家進入新生氣息的景象,裴春湃因為在畫作中開展出截然不同的藝術風格,作品因此而獲得大眾的認同。

「裴春湃在戰爭時期思想被打壓,作品明顯呈現出一種壓抑感,不過他戰後的作品對於我來說是非常吸引和豐富的。」王子能提到,戰爭時期藝術家除非願意迎合政府去畫政治素材的畫,否則藝術作品在戰爭時期大多都不被許可,所以在某種意義上講,當時的藝術家都經受茪ㄕP程度的創作壓抑。

「在越戰時期當一個藝術家並不簡單,也沒有太多的人關注藝術。」王子能介紹,裴春湃和阮忠與大部分藝術家一樣,都不希望藝術作品直接與政治掛u,因此在他看來,越南的藝術家只有在戰後才找到藝術真正的意義,「越南藝術家很少依循一種特定的規律去創作,他們不會刻意迎合觀賞者認為好看或想看的東西,所以在他們的作品中你往往能夠看見越南社會最最真實的樣貌。」王子能說。

展覽是藝術愛好者的機遇

王子能指出,今次的展覽作品亦可供人購買,不過他強調,在選擇畫作和策展時,還是更側重於展覽的意味,而非純粹以買賣和交易為策展指標,因為他認為,展覽的平台,可以更多給收藏家或者藝術愛好者提供出不一樣的藝術觀看視角,開闢他們看藝術、理解藝術家的新視野。

至於在此時特意選擇將越南藝術家的畫作帶到香港進行展賣,一直在香港市場推動東南亞版塊的王子能直指,自己一直覺得香港是一個能夠凝聚、包容世界各地藝術家和藝術風格的城市,「越南藝術在香港,可以更好地被亞洲藏家看見、理解。」他又說,讓越南藝術家的畫作在這裡展出,雖然是一個市場推廣的好機遇,卻也具有一定的挑戰性,「挑戰性在於很多收藏家都不認識這次展覽藝術家的名單,他們不像黎譜、梅忠恕等第一代藝術家那樣為人熟悉。」王子能認為越南第二代藝術家在藝術市場上一直是被忽略的一群,而這次展覽的目的是希望將他們帶到觀賞者的眼前,讓亞洲的觀眾在二級市場提供出的視線中,去理解、品味和認識上一代的越南藝術家們,在他眼中,「藝術家需要機遇、市場也需要被理解的機遇。」

讀文匯報PDF版面

新聞排行
圖集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