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張帆、孔雯瓊 上海報道)員工回鄉、新型肺炎疫情突發帶來訂單爆棚,加上政府臨時下達的緊急生產任務,都讓上海大勝衛生用品製造有限公司董事長吳勝榮不得不帶着全家人住進工廠,以確保24小時連軸生產。
吳勝榮坦言,有信心完成政府下達的任務,但由於必須將所有海外訂單暫緩發貨,所以這幾天負責海外買家聯絡的女兒一直在處理交貨延遲的問題。
昔產逾百款 今只做N95
除了工人不夠,該公司產品本僅供出口,現產品全被政府徵用,還帶來了出口退稅損失和境外違約風險。「幸好國外的客戶都相當理解,同意我們暫緩發貨。」
吳勝榮說,公司此前生產的口罩有130多個款式,但現在只做三種N95標準的,包括可以進入隔離病房的重裝口罩、輕便的平面口罩和斧頭形口罩。 「我們一定要全力以赴,確保國內供應。」
在該公司的生產車間,機器的轟鳴聲中,一個個口罩緩緩下線,然後被一旁的工人迅速撿起、碼齊,再放到邊上的箱子裡。這裡窗明几淨,自動化機器和操作台上纖塵不染。口罩從裁剪、縫製、切割下線全部自動化。
而在樓下的質檢和包裝車間,則安靜得只有包裝的塑料袋的聲響,工人頭也不抬地操作。不一會兒,一箱N95型口罩就完成了。
吳勝榮介紹,全廠已有5條自動化生產線每天24小時運轉,但揀貨、包裝、質檢、運輸等諸多環節人工依舊不可或缺。同時,即便是自動的機器,也會出現跑位情況,需要工人隨時在邊上關注切割的均勻度和精準度,否則口罩的鼻樑位置會偏離。
適逢春節,吳勝榮說,公司在上月21日就停產放假了,163個工人早早返鄉。但是當天早上看到了湖北疫情的新聞後,他的公司決定當天重啟生產線做口罩。
「工人都回鄉了,我們就召集了本地員工,還有我和老婆都全部下到車間。」吳勝榮說,他們全家帶着公司的管理層、後勤、保潔等十幾個人連續工作了兩個通宵,在政府下達生產任務之前,趕出來第一批產品。
日產七萬個 保質量標準
他介紹,公司的工人大多來自四川,現在每天至少在車間工作8小時以上,全程需要站立工作。
負責在廠區管理的吳怡是上海居民。她說,儘管每天都能回家,但下班要比平時晚很多,吃飯也都在公司食堂解決。
吳勝榮補充,目前還有幾十個外地同事,除了一名湖北籍同事,其他正陸續返回上海。大家已經齊心協力共同奮戰了11天,日產量從復工之初的三萬至四萬個,上升到現在七萬至八萬個。如果人力再增加,產量還能更高。「關鍵還要確保質量都符合標準,而且平價供應絕不漲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