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頁 > 文匯報 > 中國經濟 > 正文

【抗擊新型肺炎】疫情重創旅遊業 探親活動減76%

2020-02-10
■ 各地旅遊活動明顯減少,著名景點北京頤和園亦不復「人山人海」景況。 中新社■ 各地旅遊活動明顯減少,著名景點北京頤和園亦不復「人山人海」景況。 中新社

為系統評估新冠肺炎疫情對旅遊業的影響,做好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的旅遊政策和發展戰略研究,中國旅遊研究院日前召開「新型肺炎疫情對旅遊業影響線上座談會」。據悉,這也是疫情爆發以來,全國旅遊代表首次以特殊的形式線上齊聚,共商「戰疫」。中國旅遊研究院院長戴斌表示,從監測數據來看,有組織的旅遊活動應聲而減;探親訪友遊客同比也減少了76%以上,目的地活動半徑持續收縮到2公里左右,減少了近一半的預期消費。■香港文匯報記者 朱燁、張聰 北京報道

「數據的背後,是旅遊企業特別是直接面向遊客的旅行社、OTA承受了巨大的財務壓力。」戴斌坦言,從公開信息來看,現在疫情還沒有出現拐點,防控疫情仍然是文化和旅遊系統、旅遊戰線的首要任務。在疫情結束之前,有組織的旅遊活動不可能放開,散客和探親訪友的旅遊消費場景仍將進一步收縮。

出入境旅遊暫無礙

「文化和旅遊系統一直在關注疫情對旅遊業的影響,專業機構一直在進行科學測算與系統評估。」戴斌透露,在科學研判疫情與旅遊關係的基礎上,文旅部從春節假期第一天開始將工作重心從「保障供給,繁榮市場」轉向「停組團、關景區、防疫情」。

他指出,旅遊業從一開始就處於抗疫的第一線,強勁的內地旅遊消費,正在促進大眾旅遊的縱深發展。戴斌呼籲,旅遊戰線既要充分估計面臨的困難,又不能自己嚇自己,更不能人為地製造和傳播恐慌心理。「人民有需要,市場有供給,政策有支撐,暫時的困難不算什麼。我認為,出入境旅遊市場的基本面也不會因為這次疫情而改變,旅遊供給存量也都還在,隊伍的精氣神也不會散。」

業界看好復甦前景

據悉,該會議以「新冠疫情中的旅遊業:戰略研判與政策建議」為主題,共設四大議題。包括疫情對所在企業的影響,應對疫情已採取的措施及下一步打算,對上半年和全年旅遊經濟形勢的看法以及對中央政府和旅遊部門的建議等。

景域驢媽媽集團創始人洪清華在會上表示,疫情當前,文旅企業要有最強的危機意識,堅決地開展自我救贖,具備重構成本的能力,首先要活下來,要看得見明天的太陽,整個行業要形成命運共同體,旅遊業具有極強的敏感性,極易受外部危機事件的影響,同樣也有極強的韌性,可以快速恢復。他認為,在突發性危機面前,人們往往容易高估眼前的困難,而低估長期的機會和變革機遇。「在旅遊逐漸成為人民生活方式的當下,只要疫情盡快全面控制住,2020年國內旅遊市場的復甦步伐會更快。」

讀文匯報PDF版面

新聞排行
圖集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