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應對複雜政經挑戰 羅兵咸籲改變施政思維
中美貿易戰、修例風波,加上新冠肺炎疫情,本港夾在大國博弈及環球經濟衰退之中,政經環境出現前所未有的動盪。羅兵咸永道昨日建議政府跳出作為經濟增長促進者和推廣者的既定角色,進而成為積極推動商機的主導者。同時,政府部門需引進以商業為主導的施政思維。■香港文匯報記者 莊程敏
羅兵咸永道昨發表題為《振興經濟 再創佳績》的最新建議書,針對香港中長期經濟發展,報告探討香港正面對的一系列內部和外部挑戰,並聚焦於財政改革和施政思維的改變。報告在四大範疇,包括吸引資金及企業來港、政府推動經濟的角色、人才及稅制提出建議。
跳出促進者推廣者角色
羅兵咸永道香港稅務主管合夥人李尚義昨表示,政府需要跳出作為經濟增長促進者和推廣者的既定角色,進而成為積極推動商機的主導者。同時,政府部門需引進以商業為主導的施政思維。不同的政府部門應加強互相協調,朝着同一方向進發,確保政策推行時要有效率並發揮作用。
報告指出,政府應建立全面的政策,而不是零碎的政策。報告特別提到,振興香港經濟必需更廣泛改變政策方向,而稅制改革是其中關鍵一環。香港不能過分依賴其低稅率和簡單稅制的優勢。世界其他地區正努力趕上,例如美國和英國等主要經濟體均推出減稅措施以吸引投資。因此,香港需確保繼續擁有具備競爭力的稅制,亦即是一個無論對已在香港成立,或考慮來港投資的企業都是清晰及明確的稅制。
考慮減稅引資保競爭力
策略性稅務優惠於這方面將會發揮重要的作用。然而,若要推行任何規模的稅務優惠措施,必須要考慮經合組織正研究訂立之「全球最低有效稅率規則」。
羅兵咸永道稅務部主管合夥人吳家裕指出,香港目前面臨各方面不明朗因素,在這背景下,大多數人往往傾向保持現狀,並採取謹慎保守的策略。相反,該行認為現時正是適合推行根本性改革的時機,支持香港經濟長遠發展。
買賣港股應走向雙幣制
報告又建議,政府進一步促進港交所買賣港股有雙幣制(港幣、人民幣)策略,以及可推動多一些用人民幣計價首次公開招股IPO。被問及港股買賣推行雙幣制,會否不利香港股民,羅兵咸永道香港稅務合夥人王健華表示,投資者可以自行計算人民幣是否有升值潛力,以決定是否選用人民幣買股票。他又認為,此建議與目前深港通、滬港通無牴觸。另外,為把握大灣區的投資機遇,建議香港企業倘日後在大灣區有科研支出,可以申請稅務扣減,可吸引更多資金和企業來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