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頁 > 文匯報 > 國際 > 正文

【抗擊新冠肺炎】全球戰疫 組「聯軍」刻不容緩

2020-04-02
■ 國際社會須立即合作,盡快平息疫情。圖為奧地利接收大批來自亞洲的防護裝備。 法新社■ 國際社會須立即合作,盡快平息疫情。圖為奧地利接收大批來自亞洲的防護裝備。 法新社

借鏡金融海嘯後改革 增衛生安全「永久殺毒」

面對新冠肺炎疫情,全球各國各自為政,但正如全球在2008年「金融海嘯」中合作迅速應對危機、事後合作防止危機重演一樣,國際社會如今就必須立即恢復合作,盡快平息疫情,並在疫情過後,像當年斥資數以萬億計美元維護環球金融穩定一樣,動用同樣的資源去強化全球衛生安全,確保疫情大流行的悲劇「永不再現」(Never again)。

2008年投資銀行雷曼兄弟破產,引發波及全球的「金融海嘯」,多國陸續有金融機構受雷曼牽連陷入財困,各國政府忙於自顧不暇,直到2009年4月,20國集團(G20)在時任英國首相白高敦的倡議下召開倫敦峰會,終於落實全球合作應對危機。

當年的峰會通過一系列措施,包括主要央行聯手壓低息率、透過政府財政刺激政策恢復經濟增長、各國避免設置貿易壁壘。不過峰會最重要成果還是設立巴塞爾金融穩定委員會,研究在危機過後改革全球金融體系,並加強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及世界銀行等既有國際金融監管機構的監管權限,確保因為過度投機而導致的金融危機不再發生。

歐美紓困措施不治本

雖然說不上極盡完善,不過全球在過去十多年間,的確未再出現與「金融海嘯」同等的金融危機,可見國際社會合作的重要性。既然全球當年不惜花費巨額資源來確保金融危機不會重臨,為何不能以一樣的態度,來應對當前和今後可能再次出現的全球衛生危機?

歐美國家沒有把握中國封鎖武漢爭取得來的時間,及時採取防疫措施,任由新冠病毒蔓延,當政客們終於發現疫情的嚴重性後,卻又只顧本國利益地行動,例如禁止醫療物資出口、胡亂施加旅遊入境限制,甚至試圖重金掠奪他國的疫苗研發成果。即使部分國家短時間內出台紓困措施,但針對的只是經濟活動停擺這個「病徵」,而非疫情本身這個「病根」,始終是治標不治本。

應落實統一有效措施

為了盡快結束疫情,全球各國應該立即透過既有平台展開合作,參考東亞地區成功控制疫情的經驗,落實統一有效的抗疫措施,避免各國因為檢測標準、封城力度不一,致使病毒有機可乘的情況。與此同時,各國亦應加強協調醫療物資生產及分配,物資較充裕、疫情較穩定的國家,應該向其他疫情嚴重的國家伸出援手,一同戰勝這場疫情。

長遠而言,國際社會應該給予相關國際衛生機構或非政府組織充足的預算資源,讓這些機構能夠真正肩負起保障全球衛生安全的任務。

世衛募捐52億 兩月未達標

相對於全球投資在加強金融體系穩定的資源,投放在衛生方面的資金可說不成比例。例如世界衛生組織早在2月初便向全球募捐6.75億美元(約52.3億港元),以支援國際抗疫工作,但至今接近兩個月,仍然未達到目標,某些國家甚至在疫情當前下,仍然削減對世衛的預算撥款。

又例如國際組織流行病預防創新聯盟(CEPI),目前正領導全球科學家研製新冠病毒疫苗,但目前正需要20億美元(約155億港元)資金推動這項工作。

這些數目看似龐大,但與歐美國家的疫情紓困措施規模相比,也只是零頭而已。如果各國能夠把花在自救的財力,分一點去支援全球聯合抗疫或研發疫苗,所得成果肯定比單打獨鬥更大,亦一定更有利於全球人類福祉。 ■綜合報道

讀文匯報PDF版面

新聞排行
圖集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