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頁 > 文匯報 > 中國專題 > 正文

「鄉親們在家門口就能掙錢」

2020-06-21

「左手田」整個項目覆蓋3個鄉鎮,4個自然村,包含大綏河鎮富鄉村、小綏河村、搜登站鎮林家橋村,流轉土地1,000餘畝。

富鄉村書記姜春龍表示,該村人多地少,雖然種水稻歷史悠久,卻難成規模,離家打工的人非常多,留守村300戶人都在50歲以上。「如今不一樣了,村婺豸F路燈,鋪了水泥路,垃圾得到了治理,也有年輕人願意回來了。」

由於有機水稻選擇古法種植,「左手田」需要大量人工,一年用人工費達300多萬元(人民幣,下同),這對於富鄉村村民來說是個好的就業機會。

姜春龍說:「即使是婦女和老人,一年在這打工也能有近萬元的收入,主要是鄉親們不用背井離鄉了,在家門口就能掙錢。」

對富鄉村村民而言,土地流轉出去每畝多收入400元,再加上自己打工也有收入,近幾年的經濟狀況越來越好了。

「2016年以前,村民人均(年)收入6,000多元,現在已經過萬了。」姜春龍開心地說。

吉林米產業化 20萬農戶增收3億

在吉林市,大米不僅是一張品牌,更是農民增收的重要方式。通過產業化經營,促進了土地適度流轉、訂單農業發展,流轉、訂單面積達到12.3萬公頃,帶動近20萬戶農戶增收達3億多元。

值得一提的是,早在2013年吉林市就率先建立了國家質監總局、中國物品編碼中心推進的全球統一標識系統「GS1」質量安全溯源體系,目前該市已有43戶大米企業建立了溯源系統,佔全省總量的38%。這些有力的保障,使得吉林成功簽訂了2022年保障北京冬奧會大米產銷對接協議。

讀文匯報PDF版面

新聞排行
圖集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