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港拔萃尖子邱敬甯北上就讀兩年 歎選擇明智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馬靜 北京報道)又是一年高考放榜季,今年有近4,000名考生以DSE成績直接報讀內地院校,創7年新高。兩年前,同時收到倫敦政治經濟學院、香港大學法律系、北京大學錄取通知書的拔萃書院優等生邱敬甯,毅然選擇入讀北京大學。兩年過去了,邱敬甯越發覺得當年的選擇是正確的。開放自由的學習環境、優秀的導師和同學、豐富多彩的實踐活動,讓自己理想中的學習和生活全部都得以實現。
兩年前的DSE考試,邱敬甯取得37分的高分,同時獲得三所知名大學的錄取通知,最終她選擇了北京大學國際關係學院。「選擇大學不能純粹去看排名,還需要考慮學校的文化氛圍和風格,更要按照自己的實際情況作出選擇。無論是當年作選擇,還是現在回過頭看,我都認為北京大學是正確的選擇,是我理想中的學習和生活的風格。」即將在北京大學開始大三生活的邱敬甯說。
「各領域都能找到頂尖人才」
談及北大求學感受,邱敬甯說,北大是一所多元化和能讓人開闊視野的大學。「無論你癡迷學術科研,還是熱衷校園活動,或者期待更多社會實踐機會,北京大學都能提供多元化的選擇。在這裏,集聚了全國乃至國際優秀人才,無論哪個領域都能在自己的身邊就找到頂尖的人才,導師、師兄師姐都會教給你很多有用的東西。國際性會議很多,導師也會利用自己的人脈,邀請不同國家的專家和人才交流。這些都是北京大學所獨有的。」
邱敬甯說,兩年前選擇大學時,自己就希望能有不一樣的生活。「不是那種站在高考的人生路口,一眼就能看到未來路的那種。當時我們學校很多優秀的學姐,都是傳統地選擇香港大學的法律或者醫學專業,畢業後選擇一個穩定的職業。我更想要的還是一種不一樣的生活。」邱敬甯說,如果兩年前選擇北京大學還有一點青春無畏的浪漫情懷,那麼這兩年求學則讓自己充分感受到一種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的力量,「北京大學給了我一個站得更高,擁有更多探索空間的環境」。
身兼數「職」 走遍各地
接受採訪時,邱敬甯剛從四川省偏遠地區進行教育公平化社會調研返京。她的日程每天都安排得很滿。她是國際關係學院辯論隊的主力隊員,又是港澳台學生會成員,還是北京大學模擬聯合國大會副秘書長,同時身兼一些社會調研項目工作,除了上課,還要準備辯論賽、籌備各種國際會議。
「感覺很充實,收穫也很多。閒暇之餘還乘坐高鐵到其他城市感受不同風貌,這兩年感覺國家發展速度很快,最近調研也能感受到在偏遠地區教育的數字化都已經發展很快。」
邱敬甯2018年到北京就讀時,正逢國家港澳居民居住證政策出台。「在北京生活很便利,國家出台很多政策保障,有居住證乘坐高鐵、使用共享單車都很方便。」她還說,老師和同學對港澳台學生都很友善,生活上也給予很多照顧。
夢想做外交官
談及未來,曾有過外交官夢想的邱敬甯說,本科畢業後更多會考慮考研,北大依然是讀研院校的首選。就業方面如果國家政策允許,自己還希望實現外交官夢想,作國際公務員或者回香港政府考公務員也是一種可能。「還是希望能找到一個能充分發揮自己作用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