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頁 > 文匯報 > 內地 > 正文

跨三省市終返校 港生趕上首堂課

2020-09-13
■ 莫宏匡(中)與來自雲南、重慶的同學住在同一個宿舍,三人成為摯友。 香港文匯報記者孟冰  攝■ 莫宏匡(中)與來自雲南、重慶的同學住在同一個宿舍,三人成為摯友。 香港文匯報記者孟冰 攝

隔離花費近7000 「為了讀書,值得」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張蕊、孟冰 重慶報道)港生莫宏匡在西南政法大學刑事偵查專業就讀本科二年級,今年8月30日,莫宏匡終於回到因疫情封校而闊別許久的校園,與內地的同學們一起趕上了開學首堂課。

2月突如其來的疫情導致莫宏匡的大一下學期課業停滯,期末考試也未能進行。

輾轉個半月 返學路坎坷

7月初,眼見內地學校開始陸續復課,急於返校的莫宏匡決定先行離港,在廣東的親戚家住至開學。不過,返校的路程頗為坎坷。7月17日上午10時起,深圳口岸要求從香港經深港口岸入境人員必須持有核酸檢測陰性結果證明,而莫宏匡此時正打算從深圳灣口岸過境。此時,沒有核酸檢測證明的他有兩個選擇:或留在香港家中,在港核酸檢測後出行;或飛往內地其他不需要核酸陰性證明的城市。莫宏匡短暫思考後決定,坐上後日飛往福建省福州市的航班,並在福州進行14天的隔離。

在福建省福州市,莫宏匡進行了14天的隔離,每日住宿花費330元人民幣,餐飲花費120元人民幣。「近7,000元人民幣的隔離費用,是一筆不小的開支。」莫宏匡說,「不過,大學一共只有四年,我再不返校就浪費快一年了,為了讀書,這是值得的。」

隔離結束後,莫宏匡坐高鐵到廣東的親戚家住了近一個月,8月底再次乘坐高鐵,回到了坐落在山城重慶闊別許久的校園。

選刑偵專業 冀為民服務

「有些香港青年,只是從媒體中、社交網站中了解內地,因此有些許偏見。我因為爺爺與奶奶長期在深圳生活的緣故,自小往來於深港二地,對內地有更深的生活感受。我喜歡內地,這裏生活不壓抑,大學課程安排的很滿,同學們很友好。」

因自小對警察職業好感頗深,高中畢業後,莫宏匡拒絕了香港城市大學物理系的offer,選擇北上重慶,在西南政法大學刑事偵查學院學習刑事科學技術專業。不過,刑事科學技術專業屬於工科專業,「高等數學」是必修科目,這對港生而言頗有挑戰。「香港高中數學課程簡單,難度僅與內地的初中數學相當,因此學習高等數學對我而言就比較困難,上網課就更加沒有效率。」莫宏匡在接受香港文匯報記者採訪前半小時,才剛剛合上習題本。

在莫宏匡宿舍的書桌上,擺放着他自己製作的「遼寧艦」模型,彰顯着他對軍事類題材的愛好。「香港警察的表現非常敬業、非常克制。」提及香港時局,莫宏匡難掩對港警敬佩之情,他稱作為內地刑偵專業學生,擁有兩地學習生活實踐,希望未來從事公安、國安類工作。

讀文匯報PDF版面

新聞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