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頁 > 文匯報 > 教育 > 正文

港校奪國家科研成果14獎 8項目為港學者以第一完成人身份申報

2020-09-29

香港科研成果屢獲國際肯定。國家教育部早前公布2019年度「高等學校科學研究優秀成果獎(科學技術)」得獎名單,香港各所大學共奪得14個獎項,包括8個為香港學者以第一完成人身份申報的項目。其中由中文大學主導的「Hippo信號通路在湍流引起的動脈粥樣硬化中的新作用」研究,揭示負責調控血管細胞的Hippo通路的特殊機制,有望為治療中風和心臟病等心血管疾病的藥物帶來新方向,獲教育部頒發自然科學一等獎。■香港文匯報記者 姬文風

國家教育部公布2019年度高校科研獎共315個獎項,包括120項自然科學獎、49項技術發明獎、136項科技進步獎,以及10個青年科學獎。香港學者表現優秀,共獲得14個獎項,包括8個以第一完成人身份的項目(見表),其餘6個則為內地學者牽頭、香港參與的研究,涵蓋數學、光電能源、氣候、醫學、工程、機械人技術等多類研究領域。

中大啟Hippo通路治中風心臟病

中大於是次名單獲得3個獎項,包括獲頒自然科學一等獎的心血管疾病相關研究,由該校生物醫學學院教授黃聿的團隊主導,與天津醫科大學合作完成。研究團隊發現,血流擾動可通過抑制血管內皮細胞的Hippo信號通路,致令血管炎症的發生,進而導致「動脈粥樣硬化」,即動脈內壁積聚血脂而增厚或硬化,有機會引起中風和心臟病。

團隊並進一步發現,臨床上常用來降低血脂的他汀類藥物可顯著啟動Hippo通路,有望通過尋找Hippo通路的激動劑,可以找到治療動脈粥樣化的新藥。團隊目前已經建立針對Hippo通路為靶點的藥物篩選平台,一些藥物的治療效果正在小鼠模型驗證。

研「碳硼烷」為化合物供新思路

另一中大主理的「碳硼烷的可控官能團化」項目,亦獲得教育部自然科學二等獎,該研究由中大化學講座教授、中科院院士謝作偉領導,針對由碳、硼和氫原子組成,於能源材料和醫學有重要潛力的「碳硼烷」化學結構,運用金屬有機化學方法,發展了一系列合成策略,為有關化合物的應用提供新思路。

其他大學方面,城大及港大各有兩個主理項目獲獎。其中前者生物醫學工程學系講座教授孫東領導的「基於機器人技術的細胞微納操作理論與方法」,獲頒自然科學二等獎。該項目為實現不同類型細胞自動化微納操作奠定了重要的理論基礎,亦為群體高通量細胞操作及細胞穿刺自動化操作開闢了新方向。此外,由上海交通大學牽頭、城大數學系講座教授楊彤參與的「邊界層與渦流層穩定性的數學理論」,則獲自然科學一等獎。

讀文匯報PDF版面

新聞排行
圖集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