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頁 > 文匯報 > 教育 > 正文

醫生遙距診症 減少接觸感染

2020-10-08
■醫生透過網絡遙距診症。 資料圖片■醫生透過網絡遙距診症。 資料圖片

公共壎 + 今日香港

新冠肺炎在全球各地爆發,不少地區均限制市民出行或勸喻市民減少外出,以減低感染風險。市民的消費習慣亦因而改變,從過往到實體商店購物轉移到購物網站及程式購買商品,帶動了網上消費。除了零售及娛樂活動能在網上進行外,醫療服務亦因應社會轉變,從實體轉移到網上,加速了遙距醫療的發展。 ■李啟豪 青松侯寶垣中學老師

遙距醫療在市面上存在多年,但由於香港交通方便,加上診所林立,市民到私家診所或政府醫院看病都甚為方便,而且過往市民想法較保守,對醫生透過網上或程式進行問診抱有懷疑,擔心遙距模式下醫生與病人未能直接見面會影響診斷,因而未能普及。

在新冠肺炎疫情影響下,為了減少市民前往高危地點,加劇交叉感染的風險,一些公立醫院的非緊急醫療服務宣布延期,影響了病人的醫療進度。醫管局九龍東醫院聯網兩間醫院的耳鼻喉科部門截至三月底,已有近6,000名病人要延期覆診。另外,香港社會服務聯會去年進行有關基層生活的調查,發現受訪長期病患者中近六成人因擔心受感染,減少到醫院覆診或取藥。可見在疫情下,不論醫生或病人,均傾向避免病人前往醫療機構,以減低感染風險。

非緊急醫療延期 年輕人網上看病

為平衡醫療服務需求及接觸而引起的感染風險,九龍東聯網自三月起開始為合適病人參與遙距診症先導計劃,安排部分病情較穩定,亦已看過多年門診的病人進行遙距診症,而服務對象亦以年輕人為主,以顧及應用電子器材的需要。部門主管相信,有兩成病人合適參與計劃,可見遙距診症的發展潛力。

除了公立醫院逐步試行外,坊間亦有不少提供遙距診症程式及服務。市民只需在程式內進行簡單登記、填寫個人資料及認證身份,便可在平台服務預約看醫生及進行遙距看症,藥物在診症後數小時內會直接配送到家,市民足不出戶即可完成整個診斷取藥過程。除此之外,一些護理服務程式除了安排視像應診外,更可以透過文字向醫生發問,由醫生進行簡單回答,但文字回應不屬於醫學診斷,內容只作參考。程式內亦有一些健康資訊及健康評測,以便市民作簡單的自我檢查及加強對健康生活的理解。

新冠疫情威脅 避免前往診所

1. 新冠肺炎引致的健康風險

過往一些傳染病例如傷風、感冒等殺傷力不強,而且出現嚴重後遺症的機會較少,健康風險亦較低,所以市民認為只要做足防護便可,較少會因此避免到診所或醫院。然而新冠肺炎傳染性強,而且沒有預防方法,加上對該種病毒的研究及認知不足,政府以至大眾均有較高的防護意識,避免病人前往醫院等高危地區,因此促進了遙距醫療諮詢,市民在不出門的情況下透過程式及網頁與醫生聯繫,情況合適的話更可預約進行診斷及治療。

2. 平台及程式的普及

隨荋摩鄐熅鰲隊峞A加上通訊網絡的完善,進行網上視像在現今變得更為簡便,即使是一般人亦能掌握及運用相關科技。香港智能手機普及度高,2019年的智能手機普及率達91.5%,而智能手機更有99.7%連接互聯網,符合了發展遙距醫療的硬件需要。

除此之外,本地應用程式發展蓬勃,除了公立醫院設有應用程式外,坊間一些健康護理服務平台及程式更簡化了相關醫療登記程序,市民只需利用智能手機下載程式,並輸入簡單資料即可完成整個登記及預約程序,並可透過程式內的視像系統進行通話,不需要另外安裝其他程式。簡約的系統便利了市民使用相關平台,有利遙距診症的應用及發展。

3. 市民及機構觀念轉趨開放

隨虓s冠肺炎的影響,市民對於遙距醫療的態度亦轉趨開放。嶺大亞太老年學研究中心於今年5月進行網上問卷調查,詢問了六百多位本港55歲以上長者對新冠肺炎疫情及遙距醫療的看法,發現超過六成受訪者表示在相關技術成熟的條件下,願意或非常願意嘗試通過視像方式向醫生問診。可見在新冠肺炎下,市民較接受以遙距方式進行診斷,有利遙距診症的應用。

醫院管理局行政總裁高拔陞亦指出,在新冠肺炎疫情的新常態下,需要平衡感染控制及增加服務量兩方面,因而需要善用科技進行遙距醫療,幫助醫生應診一些無須進行檢查的覆診病人,亦可減低醫院的人流。

他更提及專職醫療如物理治療師、職業治療師和言語治療師已率先試行,亦有醫院的精神科和耳鼻喉科開始為合適的病人提供視像診症。可見市民及醫院管理局對遙距醫療的態度漸趨開放,有利遙距醫療發展。

適合舊症覆診 難以判斷新症

1. 並非適合所有病症

遙距醫療始終欠缺直接的治療及面對面溝通,對於急切需要治療或病情較複雜的病人而言並不適合,加上並非每個病人亦能對自身的病況進行初步判斷,而醫生亦可能需要對病人有一定的認識,才能判斷病情的複雜性,因此遙距醫療一般只適用於病況輕微、病情穩定、非緊急或舊症病人,並不能完全取代面對面即時問診。

2. 並非適合所有病人

現時遙距醫療多集中於青少年,由於青少年學習能力較高,而且能善用電子器材,因而較能接受及善用相關服務。然而,對於基層人士及長者而言,要取得及靈活運用相關器材可能遇上困難,不少基層家庭欠缺電子設備及良好的網絡通訊,而長者除了不懂得應用程式外,他們在視力、聽力等方面均可能出現退化,令他們未能有效操作電子器材,這些因素均會影響遙距醫療的效果。隨茩輕鉹H口老化問題加劇,遙距醫療要克服這些困難亦面對更大挑戰。

3. 規管欠清晰

過去香港對於遙距醫療諮詢欠缺明確規定,令醫生擔憂違反專業守則而不敢嘗試應用。儘管醫委會及醫管局去年12月發布了《遙距醫療實務道德規範指引》,指明醫生和病人曾面對面診症,而受診者身處本港,可考慮使用遙距醫療,以減低醫生的疑慮,但有醫生批評指引仍欠清晰,例如沒列明疾病、在什麼具體情況下可用非面見方式為病人診治,可見現時相關指引及規管欠完善,未能鼓勵醫生加入,窒礙了遙距醫療的發展。

【小知識】遙距醫療

遙距醫療是利用通訊科技、電子設備及醫療技術等科技,令醫生與病人可進行遙距互動,達到診斷及治療的目的。遙距醫療可透過電話、視像等模式進行,亦不局限於診斷的過程,而是整全的醫療服務,例如提供醫療資訊、檢測服務等不同範圍。

【小知識】數碼鴻溝

數碼鴻溝是指社會上不同年齡、經濟能力、居住環境及階級背景的人,在學習及使用電子產品的機會與能力上的差異。

想一想

1. 根據資料,試指出遙距診症的優點。

2. 有意見認為遙距診症始終不能完全取代面對面診症,你在多大程度上同意此說法?

3. 有人認為世界正向遙距診症方向發展,香港亦不能置身事外,你認同此說法嗎?試解釋你的答案。

1. 本題需要根據資料回答,同學可以引用資料,指出遙距診症的優點為在嚴重傳染病肆虐時,部分輕症病人或長期病患者毋須到診所或醫院等高危地方診症,減少因接觸而感染疾病的風險,更可減少醫院的人流,降低傳染病的整體傳播率。

2. 本題為評論題,同學需要判斷遙距診症為何不能完全取代面對面診症,從而得出「多大程度上」的答案。對於這一點是毋庸置疑的,重點在於「完全」二字,正如資料中提到,遙距診症可以為長期病患及輕症病人提供一個免到醫院的選項,但如醫生要判斷新症,就難以從網上斷症,如醫生沒辦法透過網上用聽診器聽肺部的聲音。另一方面,資料中也提及現時遙距診症的對象集中於青少年,因為基層家庭難以取得相關器材,而長者亦因不懂使用器材或聽力退化等問題而難以使用,所以遙距診症始終不能完全取代面對面診症。

3. 本題同學需要考慮香港應否發展遙距診症,同學需要考慮遙距診症的優點。對於部分長期病患者來說,到醫院覆診見醫生只是口頭問症,這樣在網上也可以做到,的確沒必要專程到醫院一趟,如此既可以減少醫院的人流,又可以節省病人的來回交通時間,故發展遙距診症有其需要。至於香港的情況,雖然交通方便容易到達診所,但也愈來愈多病人能接受醫生遙距診症,故發展也是不能避免。

答題指引

1. 本題需要根據資料回答,同學可以引用資料,指出遙距診症的優點為在嚴重傳染病肆虐時,部分輕症病人或長期病患者毋須到診所或醫院等高危地方診症,減少因接觸而感染疾病的風險,更可減少醫院的人流,降低傳染病的整體傳播率。

2. 本題為評論題,同學需要判斷遙距診症為何不能完全取代面對面診症,從而得出「多大程度上」的答案。對於這一點是毋庸置疑的,重點在於「完全」二字,正如資料中提到,遙距診症可以為長期病患及輕症病人提供一個免到醫院的選項,但如醫生要判斷新症,就難以從網上斷症,如醫生沒辦法透過網上用聽診器聽肺部的聲音。另一方面,資料中也提及現時遙距診症的對象集中於青少年,因為基層家庭難以取得相關器材,而長者亦因不懂使用器材或聽力退化等問題而難以使用,所以遙距診症始終不能完全取代面對面診症。

3. 本題同學需要考慮香港應否發展遙距診症,同學需要考慮遙距診症的優點。對於部分長期病患者來說,到醫院覆診見醫生只是口頭問症,這樣在網上也可以做到,的確沒必要專程到醫院一趟,如此既可以減少醫院的人流,又可以節省病人的來回交通時間,故發展遙距診症有其需要。至於香港的情況,雖然交通方便容易到達診所,但也愈來愈多病人能接受醫生遙距診症,故發展也是不能避免。

【結語】

遙距醫療具即時、方便及跨地域的特性,有利處理新冠肺炎下醫療系統所面對的困難,亦有利行動不便或特殊需要的病人,減少他們外出的時間及可能引起的麻煩,如有相關法規配合,更可發展成跨地域的產業。然而,香港在相關產業發展相對其他地區而言仍然落後,各界需要推動遙距醫療及加強對相關服務的支援,例如提供相關培訓、規管及釐清、地區協定等,善用遙距醫療以提升整體的醫療質素及整合醫療資源,減輕醫療系統及人員的壓力。

讀文匯報PDF版面

新聞排行
圖集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