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香港文匯報訊 (記者 梁悅琴 ) 鄭啟文的「維港海底城」確實是一個有創意且大膽的設計,但在香港能否成為現實卻是未知之數。當年西九文化區曾擬採用的千三米巨型「天幕」設計,由於種種原因最後推倒重來,但新地卻在廣州的項目成功興建巨型天幕,成為當地一大特色。
西九選出3方案 最後全放棄
特區政府於上世紀九十年代尾提出發展西九文化區,並在2001年邀請全球參與設計西九建築比賽,2003年9月政府徵集發展商發展西九文化區方案,2004年公布3個入圍財團,包括恒地獨資的「香港薈萃」、長實及新地合組的「活力星國際」及由信和、九倉及華置合組的「生利發展」(後改稱藝林國際),時任政務司司長曾蔭權以「創地標,顯文化,添悠閒。」為計劃口號,規定計劃必須建造一塊勝出者設計的巨型天幕。
由於巨型天幕被指造價過高,發展商提交的方案亦包括不少住宅單位,擔心變相成為一個地產項目,政府又被批評透過單一招標方式批出西九項目,被質疑利益輸送,2005年計劃被修改,計劃中的地產及文化設施項目分開。2006年2月,在社會不同的意見及爭議下,政府宣布放棄原有發展的框架,不再堅持興建天幕,計劃被推倒重來,重新發展為西九文化區。
新地將方案用於廣州天環廣場
雖然巨型天幕未能落戶西九文化區,發展商似乎對巨型天幕設計意猶未盡。新地於廣州天河的天環廣場設計,便恍如將當初於香港西九文化區比賽入圍的天幕搬到廣州,新地執行董事郭基煇曾對記者表示,集團對廣州天環廣場的建築設計感到驕傲。
事實上,大灣區內各個城市都正大興土木追趕上來,新穎旅遊景點、美食點年年增加,香港應加把勁鞏固及加強本身優勢,迎接新的機遇。鄭啟文的「維港海底城」會否若干年後,在大灣區某個城市成為現實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