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頁 > 文匯報 > 香港專題 > 正文

男性染病率較高 或因自覺性低

2020-10-16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文森)香港中文大學醫學院發表研究,分析及比較本港第一及第二波新冠肺炎疫情,指出本港嚴格執行入境強制檢疫、源頭追蹤及保持社交距離措施,成功將病例的傳播系數大幅降低,估計至少避免了2,000宗感染個案。

中大醫學院有關研究於國際醫學期刊《British Medical Journal Global Health》發表,分析及比較了本港頭兩波新冠疫情共1,038個患者的數據,主要發現包括本港男性新冠肺炎感染率在所有年齡群組中均高於女性;出現延誤診斷或隔離的情況亦較多出現於男性、年長人士及本地個案。

防疫措施已避免2000宗感染

另外,第一及第二波疫情的爆發群組性質出現轉變,由第一波的家庭聚會群組,轉移至第二波的年輕人社交活動群組。

研究並顯示,本港嚴格執行入境強制檢疫、源頭追蹤及保持社交距離措施過後,第一波疫情病例的傳播系數由1.35降至0.75,第二波由0.92降至0.18,估計至少避免了2,000宗感染個案。

中大醫學院微生物學系系主任陳基湘指出,有關研究提供科學數據,證明香港在第一及第二波採取的嚴格防疫措施,有效抑制新冠病毒的傳播,認為需要適時進一步加強這些防控措施,以有效控制即將面臨的第四波疫情。

中大醫學院賽馬會公共壎秅帡羆h醫療學院教授黃至生則表示,男性發病率較高,延遲診斷也較多,可能與男性對病徵的自覺性較女性較低,故呼籲出現呼吸道感染徵狀人士都應盡早求醫及接受病毒檢測,以減低傳播風險。研究小組將繼續進行有系統的研究,提供科學數據以助進一步調整圍堵政策。

讀文匯報PDF版面

新聞排行
圖集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