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頁 > 文匯報 > 內地 > 正文

醫改:從「病有所醫」到「病有良醫」

2020-10-17
■在醫療領域,深圳實現從「病有所醫」到「病有良醫」的改變。圖為市民在深圳社區的社康中心就診。 香港文匯報記者郭若溪  攝■在醫療領域,深圳實現從「病有所醫」到「病有良醫」的改變。圖為市民在深圳社區的社康中心就診。 香港文匯報記者郭若溪 攝

作為一個實際人口超2,000萬的超大城市,如何更好地提供公共服務,滿足民生需求,是深圳特區面臨的重要挑戰。在醫療領域,深圳主力推動醫療、醫保、醫藥「三醫聯動」改革,加快建立健全分級診療、現代醫院管理、全民醫保、藥品供應保障、醫療壎穻瘛~綜合監管5項基本醫療壎籵謍蛂A實現從「病有所醫」到「病有良醫」的改變。

社康中心解決常見病症

這個經驗也為內地醫改提供了「深圳智慧」,其中,深圳「基層醫療集團」模式被國家列為「醫改典型」,向內地推廣。最近,繼這一模式登上了世界權威醫學雜誌《柳葉刀》(港稱《刺針》)後,7月11日,深圳基層醫改又捧回了中國健康產業頒獎盛典--第三屆「奇璞獎」特殊貢獻獎。

家住深圳市福田區的70歲陳大爺,早前在家中突感心臟不適,老伴立刻給竹園社康中心護士打電話問診,醫護人員診斷後,為他開通綠色就醫及轉診通道。「我的心臟安裝了起搏器,因拔牙導致心衰,好在有社康醫生及時幫我聯繫入院治療。」陳大爺告訴香港文匯報記者,社康中心的家庭病床服務解決了看病、住院、拿藥等問題,隨時可以諮詢簽約的社康醫生,讓他們感到很安心。

今年68歲的孫阿姨則在社康中心免費參加了城市癌症早診早治項目,在便潛血、幽門螺旋桿菌和乙肝表面抗原等檢測結果中,發現了異常指標,在進一步的臨床篩查後,發現是大腸癌早期。孫阿姨感慨,好在有政府推出惠民項目,讓她能早發現早治療癌症,沒有錯過最佳治療時間。

目前,深圳已實現每個區至少有一家區域醫療中心和基層醫療集團,基本實現每個社區有一家社區健康服務中心。患者的常見病、多發病基本都能夠在區屬醫院就地解決。

藥品集採減少用藥負擔

此外,深圳還通過實施藥品集團採購、「4+7」(4個直轄市+7個省會城市)藥品集採等方式,大幅度降低藥品和耗材費用,減少市民用藥負擔,其中,「4+7」 藥品集採25種藥品平均降價52%,如抗癌藥物培美曲塞,在藥品集採後,價格降低七成;治療乙肝藥物恩替卡韋,一片價格下降了98%,以一位乙肝患者一年使用365片計算,一年能節約8,913.3元人民幣。

數據顯示,實施醫改後的十年間,深圳醫療資源配置翻一番:醫療壎芴鷚c數由1,827家增加至4,437家,增長了1.4倍;床位數由2.28萬張增加至5.65萬張,增長了1.5倍;壎秅u作人員數由6.77萬人增加至12.43萬人,增長了0.84倍。

讀文匯報PDF版面

新聞排行
圖集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