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頁 > 文匯報 > 中國專題 > 正文

綠色發展成就「深圳樣本」

2020-10-17
■ 深圳人敢闖敢試、敢為人先,破解了城市化進程中的難題,為中國大城市治理帶來新的經驗。圖為深圳灣公園花海。 網上圖片■ 深圳人敢闖敢試、敢為人先,破解了城市化進程中的難題,為中國大城市治理帶來新的經驗。圖為深圳灣公園花海。 網上圖片

發展新型產業 畫下生態紅線 破解城市難題

深圳經濟特區的發展被稱為世界城市化的奇跡。由一個僅31萬人口的邊陲小縣迅速發展為一個實際人口超過2,000萬的超大型城市,深圳的發展過程也經歷了傳統城市化的老路,出現了交通堵塞、環境污染、人口過多等 「大城市病」。從「先行先試」到「先行示範」,深圳人敢闖敢試、敢為人先,在生態環境、公共服務、社區治理等多個方面進行開創性的探索與實踐,破解城市化進程中的難題,為中國大城市治理帶來新的經驗,形成可持續發展的「深圳樣本」。

■香港文匯報記者 李望賢 深圳報道

優美的自然環境與現代城市的無縫銜接,是很多人對深圳的第一印象。40年高速發展,深圳GDP從1979年不足2億元(人民幣,下同)躍升至2019年近2.7萬億元,人均GDP居內地第一的同時,其綠色發展指數也位列廣東省第一。

產業升級帶動環境提升

習近平總書記在深圳經濟特區建立40周年慶祝大會上,總結特區十條寶貴經驗,其中一條就是必須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實現經濟社會和生態環境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此前《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支持深圳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行示範區的意見》明確了深圳的五大戰略定位,其中「可持續發展先鋒」位列其中。日前印發的《深圳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行示範區綜合改革試點實施方案(2020-2025年)》,又再度強調希望深圳在完善生態環境和城市空間治理體制繼續深化改革,健全生態建設和環境保護制度,同時提升城市空間統籌管理水平。

在深圳市人民政府發展研究中心(政策研究室)主任吳思康看來,深圳的產業升級與生態環境發展相輔相成。「提升環保門檻,淘汰落後產能,一方面騰出空間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一方面提升生態環境。」

他指出,深圳雖然是超大城市,但是面積大約只有上海、廣州的三分之一,空間資源面臨很大壓力。但是在面對這樣的制約過程中,深圳依然把堅持綠色低碳發展融入到規劃布局、環境營造、產業集聚等方面,以更少的資源能源消耗、環境成本支撐了更高質量、更可持續的城市發展,形成了以戰略性新興產業、未來產業、現代服務業及優勢傳統產業為代表的梯次型現代產業體系。

布設生態資源安全網絡

早在2005年,深圳就建立了「基本生態控制線」制度,在國土開發空間極度緊張的情況下,布設生態資源保護安全網。目前,深圳全市基本生態控制線內土地總面積為974.5平方公里,佔全市土地面積的48.76%,接近深圳市總面積的一半。在此基礎上,深圳將超過20%的國土面積納入生態保護紅線範圍,所佔比例在珠三角核心城市中位居前列。

深圳還率先從城市尺度全面系統開展陸域生態系統調查評估,率先開展城市區域級別的多元素多層次立體生態安全監測體系,率先啟動城市生態及生態紅線監測監管能力建設。

在監管方面,深圳在市級層面設立「環保警察」,建立健全「兩法銜接」(行政執法與刑事司法)機制、環境公益訴訟制度和生態環境損害賠償制度,嚴懲各類生態環境違法行為。深圳在獲得特區立法權的第一時間就開始研究特區環境立法,於1994年制定《深圳經濟特區環境保護條例》。後續又出台噪聲防治條例、飲用水源保護條例等20多部生態環保類法規和40多部地方標準、技術規範,初步形成具有深圳特色的生態環保法規標準體系。

讓「深圳藍」成為城市名片

隨茖t列環境治理工程的落實,深圳實現了經濟效益和生態效益雙提升。在深圳人的微信朋友圈堙A藍天白雲的圖片隨時可見,甚至有人親切地叫「深圳藍」,良好的空氣質量也成為深圳生態環境的「金字招牌」。

為了治理大氣,近年來深圳推出了一系列內地領先的治理措施:率先在內地實現公交車100%純電動化,率先推動泥頭車純電動化,率先實施輕型車國六排放標準。今年以來,深圳通過獎勵補貼淘汰老舊車3.12萬輛,檢查檢測柴油車和老舊汽油車近3萬輛次。與此同時,完成453家揮發性有機物(VOCs,Volatile Organic Compounds)重點企業綜合整治和14台天然氣鍋爐低氮改造。

深圳市生態環境局提供的數據顯示,上半年,深圳PM2.5濃度為18.5微克/立方米,達世界壎芠梒散臚G階段標準;臭氧評價濃度為107微克/立方米,比去年同期下降10微克/立方米。1至8月,深圳PM2.5累計平均濃度降至16.3微克/立方米,創同期最好水平;深圳空氣質量綜合指數在內地168個重點城市中,排名第四。

讀文匯報PDF版面

新聞排行
圖集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