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頁 > 文匯報 > 人民政協 > 正文

大灣區是青年創業發展新天地

2020-12-03

姚逸華 汕頭市政協委員 九龍西潮人聯會常務副會長

自去年《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正式發布以來,港澳與內地融合發展獲得國家級戰略的確認和支持,奠定了香港未來如何在大灣區發展的方向。不論從內地現在提出的經濟雙循環戰略,還是從香港目前正受到第四波新冠肺炎蹂躪,導致經濟嚴重下滑這一情況,關注青年未來的發展機遇,已擺到特區政府重要的議事日程上來。

行政長官林鄭月娥在2020年施政報告中關注青年未來發展的闡述,突出了大灣區內地城市是青年創業發展新天地這個亮點,這表明,大灣區內地城市已採取了主動開放的策略,並針對「一國兩制」與香港發展遇到的有關瓶頸與梗阻問題,主動開放市場及政策配置,為香港更好融入國家發展大局提供了積極和優越的條件。

今年的施政報告在「大灣區青年就業計劃」中,提出鼓勵企業聘請及派出本地大學生到大灣區內地城市工作。行政長官林鄭月娥指出,在「發展經濟高增長」的大灣區為香港青年提供工作機會,以香港目前青年人的失業率可能會維持雙位數字一段時間的情況下,有七千萬人口的大灣區,發展潛力能夠發揮巨大作用,是香港青年面對的優勢。

施政報告提出,政府將在創科行業提供工資補貼,藉此推動香港青年到大灣區內地城市就業的熱情。目前存在於青年是否前往大灣內地城市就業的頗大障礙,是兩地工資比重失衡,如果在大灣區內地城市工作,收入一般僅及香港的過半稍強,這對於面對離開香港需要另外一筆開支的青年而言,顯然需要解決的是穩定情緒,因此,積極尋求解決方法,無疑可以為有心到大灣區內地城市就業的青年掃除困擾和障礙。

首先,施政報告為有意到大灣區內地城市創業發展的青年,「貼地」解決了收入的問題,報告指出,鼓勵在香港及大灣區有業務的企業,聘請及派出本地大學生到大灣區內地城市工作,名額二千個,當中包括一千六百個一般職位和四百個創科職位,企業要為每個一般職位提供月薪至少一萬八千元,政府會補貼一萬元,屬於創科職位的,月薪至少二萬六千元,政府會補貼一萬八千元。整個津貼期長達十八個月,希望鼓勵和支持青年人沒有後顧之憂,積極到大灣區工作和發展事業。難能可貴的是,「大灣區青年就業計劃」會在今年底推出,涵蓋面也很廣,凡是2019 至 2021 年於本地或外地大學畢業的香港青年都屬受惠層面。

其次,特區政府擬撥出一億元,大力推動「粵港澳大灣區青年創業資助計劃」,透過非政府機構為近二百家青年初創企業提供資助及向約四千名青年提供服務,特區政府也將成立「大灣區香港青年創新創業基地聯盟」,作為一站式資訊、宣傳及交流平台,進一步支持香港青年在大灣區創新創業。

誠如行政長官林鄭月娥在施政報告中指出的一樣,未來一年,特區政府會加倍努力,嚴控疫情,重振經濟,重整社會秩序,恢復香港的國際聲譽和重建市民對政府的信任,讓香港重新出發。青年作為香港未來的希望,更應該借施政報告的東風,敢於作為,勇於承擔,為大灣區的發展作出貢獻。

讀文匯報PDF版面

新聞排行
圖集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