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頁 > 文匯報 > 中國專題 > 正文

【特稿】投入少回本快 三年遷居新屋

2020-12-29
■田銀玖和老伴兒搬進新家,種植玫瑰的收入可觀,生活越來越好。 香港文匯報記者向芸  攝■田銀玖和老伴兒搬進新家,種植玫瑰的收入可觀,生活越來越好。 香港文匯報記者向芸 攝

香港文匯報記者來到距離小金縣城約15公里的新橋鄉共和村時,田銀玖正在家媯全茼悁顐鄏^來一起吃飯。

田銀玖老兩口原先住在高山上,以種胡豆、豌豆、麥子為生,2014年被確定為貧困戶時年人均純收入只有不到2,200元。2017年,他們易地搬遷,住進了100平方米的新房。

說起種植玫瑰,66歲的田銀玖笑了。「當時的老村長讓我們種玫瑰,我們還是有點不相信,也不曉得一年究竟有幾多錢。」雖然不相信,但田銀玖還是把花苗種下了,誰知第二年賣花就收入2,000多元,第三年達到2萬多元。

「看到玫瑰花真能換來錢,大家心就落了,我們更加用心地經由(四川話,意為照顧),第四年收入5萬,去年有7萬。」田銀玖告訴香港文匯報記者,他們一共種了6畝約1,500株玫瑰,今年採摘時請了4個人來幫忙,共摘了1.1萬多斤,前幾天剛拿到7.3萬多元的收購款。「收入好了,生活也一天比一天好,孫孫要讀書,還給他存了點錢。」

「玫瑰種植投入少、見效快,每株種苗國家補貼6.4元,農戶只出1.6元,種下後很多年不用更換玫瑰苗。」新橋鄉共和村第一書記楊小勇說,過去老百姓種豌豆、土豆等,每畝地收入可能就幾百元,現在種玫瑰,每畝能收入8,000元到1萬元。「種得特別好的,每畝能收入1.8萬元,2017年村堛熙h困戶已經全部脫貧。」

如今,共和村已種植玫瑰800畝,今年全村種植玫瑰收入了180多萬元。同時,依託浙川東西部扶貧協作項目,共和村新建了100畝的玫瑰園區,通過統一組織經營、農旅結合的新模式,既幫助貧困戶脫貧,又壯大農村集體經濟精準扶貧新模式。

讀文匯報PDF版面

新聞排行
圖集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