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頁 > 文匯報 > 文匯園 > 正文

歷史與空間:探訪王陽明的精神世界

2021-01-30
●故居前的王陽明銅像。 作者提供●故居前的王陽明銅像。 作者提供

● 馬承鈞

自寧波沿杭甬高速西行,一小時即到余姚,直抵著名的「浙東學派」發祥地武勝門,它北倚青b龍泉山,南鄰旖旎余姚江,遠遠望去,在一片端莊典雅明清建築中,一座重簷硬山式官宦樓宅鶴立雞群--它叫瑞雲樓。

我緣何甘冒零下3度嚴寒來此拜訪?因為它是全國重點文保單位--明成化八年(1472年),這婼洏秅F享譽「五百年內一完人」的中國著名哲學家、教育家、軍事家、文學家和書法家王陽明!王陽明原名王守仁,號陽明。他創立「心學」和「致良知」學派,在世界哲學史上佔重要地位,史稱「明第一流人物,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

走進陽明廣場,迎面是高大氣派漢白玉大牌坊,上書「新建伯」,鐫刻楹聯「溯姚江一派斯為正印,集心學大成共仰宗師」。導遊說:「王陽明曾任兩廣巡撫、兵部尚書、特進光祿大夫,功績顯赫,獲封『新建伯』......」穿過牌樓,是一尊王陽明全身銅像,側目沉思器宇莊嚴,為香港孔教學院捐贈。往前便是王陽明故居瑞雲樓。樓前橫額「真三不朽」,讚頌主人立德、立言、立功懿行。楹聯「曾將大學垂名教,尚有高樓揭瑞雲」,盛讚他對中華文化重大貢獻。

主樓氣勢恢宏,按中軸線自南向北為門廳、橋廳、門樓、大廳,兩邊為廳堂、書房、學堂、臥室。雖歷經滄桑,仍顯原有風貌。粉壁黛瓦、青石板地,四圍馬頭牆,一派古韻高雅寧波風情。大廳懸王氏先人畫像。王家乃余姚望族,祖父王倫腹有詩書,一身名士風範,卻灑落脫俗、誓不為官,乃深諳儒佛之高德隱士。王倫也是王陽明啟蒙老師,他淡泊名利、亦儒亦佛的氣質對孫兒影響深遠。父親王華,自幼讀書、文采超群,成化十七年(1481年)考中狀元,歷任翰林院學士,後升禮部左侍郎和吏部尚書。

有如此傑出長輩做楷模,王陽明自幼熟讀四書五經,少年就萌生「立德、立言、立功」和「為往聖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宏願。弘治十二年(1499年),27歲的王陽明考中進士,由刑部主事起家,歷任貴州龍場驛丞、廬陵知縣、右僉都御史、南贛巡撫、兩廣總督,官至兵部尚書和左都御史。

主樓陳列王陽明史跡,以翔實圖文實物展示這位先哲的輝煌一生。王陽明精通儒、釋、道,繼承孔孟和南宋學者陸九淵「心即是理」主張,反對程朱「格物致知」一說,倡導「致良知」,將儒學發展為「心學」。屋內掛的「明明德」匾額乃其信條。「明明德」即「致良知」,乃「心學」要義。他強調人要從內心尋找「理」,「理」全在「心」。他首提「知行合一」,指出知與行關係是知中有行、行中有知,二者相輔相成不可偏廢。人只要致良知、知行合一,就能無往不勝。除浙江外,王陽明先後在北京和湘、桂、贛、黔、皖等省設堂講學,宣傳心學。其學說贏得眾多弟子青睞,世稱「姚江學派」。傳入日本、朝鮮和東南亞後在全球產生重大影響,還助推了日本的明治維新。

王陽明不啻是有理論建樹的文官,還是一代戰神:他率兵剿滅江西、雲南和兩廣匪寇,平定寧王朱宸濠之亂,成為明代憑軍功封爵的三位文臣之一。故居內有不少情景雕塑,反映他精忠報國、文治武功感人事跡。圍剿朱宸濠時,他以一萬人馬打敗寧王12萬勁旅。某日他正在書院講授心學,下屬來報戰況,他讓學生稍候,出門傾聽並下達軍令後,又平靜進屋繼續授課。

王陽明對故鄉感情篤厚,出仕後多次返鄉祭祖、探親、講學。瑞雲樓西花廳名謂「至善堂」,展示王陽明「蒙以養正」、「良知傳家」的家訓家規。他長年在西南為官和征戰,家書是其家教重頭戲。廳堮i出他給兄弟、子女及門生信函與詩文,涉及「早立志」、「勤讀書」、「學謙恭」、「慎交遊」、「厚親鄰」和「王氏族箴」等內容。有一封寫給長子正憲的「三字經」家書,言簡意賅、語重心長,通篇告誡如何做人、做好人,讀來令人心動。

長久忘我奮鬥和超負荷運轉,使他身體透支罹患肺病。其崇德尚義、文韜武略又飽受劉瑾等一幫奸臣掣肘中傷,也加劇了病情。1526年,54歲的王陽明辭官返鄉,在寧波、紹興一帶講學。翌年廣西再爆叛亂,王陽明復被任命兩廣總督前往平叛,得勝後他報請告老還鄉,未等朝廷批覆,竟於1529年初病逝江西返鄉船上。臨終麾下徵詢遺言,他道:「吾心光明,亦復何言!」眾人唏噓落淚,沿途軍民紛紛穿麻哭送......

王陽明行文博大昌達,充溢俊朗之氣,著有《大學問》、《傳習錄》及《陽明全書》38卷。其詩早期刻求工整,晚年更重哲理與意境。其書法以行草為主,將心學融入翰墨,豐富了中國書法理論。其墓園就在中國書法聖地--紹興蘭亭鎮,其他多省也有舊居或祠堂。王陽明桃李遍天下,學術跨時空,獲譽「學界巨擘」、「百世之師」。明穆宗朱載垕稱:「兩肩正氣,一代偉人,具撥亂反正之才,展救世安民之略,功高不賞,朕甚憫焉!」明學者黃宗羲讚其:「震霆啟寐,烈耀破迷,自孔孟以來未有此深切著明者。」嚴復則道:「夫陽明之學,主致良知、知行合一。」梁啟超、康有為、章太炎、蔡元培和郭沫若、錢穆、張岱年等也多有讚譽。

孫中山、毛澤東均潛心研讀過王學。孫中山道:「日本文明皆由中國傳入,五十年前維新諸豪傑,沉醉於中國哲學大家王陽明知行合一說。」1917年青年毛澤東在長沙一師作文《心之力》,開篇「宇宙即我心,我心即宇宙。細微至髮梢,宏大至天地......」恩師楊昌濟破例批了105高分。足見《心之力》與王陽明「大道即人心,萬古未嘗改」不謀而合。蔣介石因喜「心學」改稱台灣草山為陽明山;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原名文浚,因推崇王陽明而改名行知。

王陽明學說是中華文明史上一朵奇葩,也是提升我輩文化自信一個契機,他吹響思想解放號角,他的學說千古流芳!步出故居,筆者詩云:

瑞雲樓堥ㄟ版ㄐA

知行合一舉世仰。

文韜武略豐功在,

先哲精論登殿堂!

讀文匯報PDF版面

新聞排行
圖集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