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頁 > 文匯報 > 體育專題 > 正文

【周一「體」專題】骨科聖手變身抗疫先驅 容樹恒盼建立 「安心」

2021-02-22
●容樹恒醫生仁心仁術,為本地體壇作出貢獻。 香港文匯報記者 郭正謙  攝●容樹恒醫生仁心仁術,為本地體壇作出貢獻。 香港文匯報記者 郭正謙 攝

行醫超過20年醫盡本地體壇精英,多少頂尖運動員在容樹恒醫生手下重獲新生。不過在今次疫情中,這位體壇名醫所面對的卻是前所未有的挑戰,本地體壇在疫情反覆下陷於癱瘓,容樹恒不僅以上門醫生、視像問診等形式堅持為運動員繼續服務,更協助足總撰寫防疫及復賽計劃書,為的是希望幫助香港體壇,能夠在疫情陰霾下覓得一線生機。 ●採訪:香港文匯報 記者 郭正謙

容樹恒自幼與運動已結下不解之緣,尤其是足球是他的最愛,中學時期更曾入選海豐青年軍,可惜十字韌帶連番撕裂斷送了他的足球夢:「當時對運動創傷都是一知半解,結果十字韌帶做過三次手術,經常受傷,加上當時香港球壇競爭很大,我就放棄了足球選擇從醫。」容樹恒回想當時,如果得到更適當的治療,或許自己的球員生涯可以延長一點,這亦成為他日後專攻骨科及運動醫學的契機。

沉着應對疫情來襲

行醫超過20年,單是十字韌帶手術容樹恒已操刀超過4千次,經他治療的運動員成千上萬。不過,一場無先例可循的疫情,讓這位醫學聖手迎來始料不及的硬仗:「疫情剛爆發的時候,我已開始給體院及足總一些防疫建議,事實上,當時全世界都對新冠病毒了解不多,對我而言也是全新的領域,所以我經常向同院的許樹昌醫生請教,結合我對體育運動的知識形成一些建議。」

其後,香港體壇先後出現李振豪、曾綺婷及盧比度等確診個案,容樹恒立即以上門醫生、視像問診等方法為運動員診斷,並在數天內完成對職球員的檢測。香港體壇至今未出現大規模爆發,容樹恒及其團隊功不可沒。

雖然疫情爆發以來從沒出現「體育群組」,但並不代表香港體壇可以正常運作,尤其是香港足球更是多次陷入停擺,甚至面臨生死存亡的危機。身為足總醫學委員會主席的容樹恒決定主動出擊,與足總聯手撰寫防疫計劃書,希望協助港足復操復賽:「我們不可以白等,也不能只是抱怨,這是整個足球產業生死攸關的問題,我們需要去說服政府;事實上根據我們的計劃書,足球員在防疫上甚至比一般上班市民更為安全,為什麼不能給香港足球一個機會呢?」

球圈同心降低風險

直至上周第四波疫情漸趨緩和下,港足終於可以順利復賽,而各個體育場地亦陸續解封。容樹恒認為,疫情改變了所有人的生活習慣,在這種「新常態」下,為防疫而對體育一刀切並非上策:「疫情至今持續超過一年,對本地體壇已經造成很大打擊,萬一短時間內疫情無法完全消失,我們需要有與病毒共存的心理準備。要做到零風險是不可能的,但我相信整個球圈同心協力下可以將風險減到最低,畢竟香港足球可能已無力再承受一次長時間的停擺。」

讀文匯報PDF版面

新聞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