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頁 > 文匯報 > 中國專題 > 正文

【特稿】中國6%增長對世界經濟貢獻大

2021-03-12

去年,新冠疫情影響之下,中國成為全球唯一保持經濟正增長的主要經濟體。一些國際機構進而預測,2021年中國的經濟增長有可能達到8%、9%左右,並寄希望於中國扭轉世界經濟增速遲緩的局面。對此,李克強總理強調,今年中國經濟仍是在恢復性增長的基礎上進行,且世界經濟復甦的不確定性還很大,因此6%的設定並不低。

中國社會科學院金融政策研究中心主任何海峰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對中國而言,當前最重要的任務還是就業優先。2021年中國新增城鎮就業的目標是1,100萬人以上,這項工作並不容易。此外,世界範圍內的疫苗接種情況、國際供應鏈的恢復狀況都構成了經濟增長的不穩定因素。

「值得注意的是,2020年中國GDP佔世界經濟比重達到了17%,相比2015年的15%已有明顯進步。今年所設6%以上的增長,從絕對量上來說,對世界經濟的貢獻已經很大。」何海峰說,「同時,中國正積極參與國際健康碼互認、國際旅遊組織協商等工作,相信未來會加大進出口力度,拉動世界經濟增長。」

去年,為激發市場活力,帶動經濟增長,中國推行了一系列圍繞市場主體需求的改革措施。李克強總理在記者會上也重申,2021年中國政策的制定和實施將繼續圍繞市場主體轉。對此,有輿論指出,中國的市場主體在市場環境、公平競爭等方面仍面臨障礙。以去年興起的社區團購為例,京東、美團等互聯網企業競相圍獵並獲利的同時,一些個體工商戶蒙受損失。

三類市場主體缺一不可

何海峰指出,中國的市場主體可大約分為三類:第一類是央企國企,這類企業發揮蚗s頭作用,面臨疫情衝擊時,需率先復工復產;第二類是大型民企和互聯網平台,平台企業能夠大幅提高市場效率,同時也容易形成自然壟斷地位,所以要「放管並重」;第三類是小微企業,它們是中國經濟的毛細血管,牽扯面廣,能有效帶來新增就業。「因此,三類企業各有所長,對於中國而言都不可或缺,需要政府花大力氣支持。」

李克強在記者會上亦強調,未來中國的老齡產業將成為巨大的朝陽產業,必然為外企產品、服務和投資創造機會。何海峰說,「以養老產業為例,北上廣深和海南自貿港都已經開始擴大養老產業投入,引進日本等國家的設施、管理、技術和服務。在2035年邁入中等發達國家的目標下,中國還會不斷擴大和升級國內消費市場,為世界提供貿易投資的機會。」●中通社

讀文匯報PDF版面

新聞排行
圖集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