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頁 > 文匯報 > 內地 > 正文

沙塵暴襲多地 北京空污爆錶

2021-03-29
●3月28日,市民在故宮角樓拍攝婚紗照。當日,北京遭遇強沙塵天氣。  中新社●3月28日,市民在故宮角樓拍攝婚紗照。當日,北京遭遇強沙塵天氣。 中新社

專家:主要源於蒙古國 料今明經華北東部出境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江鑫嫻 北京報道)新一輪沙塵天氣28日侵襲北方多地,京津冀等地更是時隔13天後再現沙塵暴,空氣嚴重污染。京城PM10(可吸入顆粒物)指數一度全面「爆錶」。截至28日14時,沙塵天氣波及約181萬平方公里國土,航空及地面交通亦受到影響。中央氣象台首席預報員張濤表示,今次出現強沙塵暴天氣主要是由於蒙古氣旋和冷高壓配合,將地表沙塵攜帶至高空,並遠距離傳輸。預計29日至30日沙塵主體將經華北東部地區出境。疾控專家建議,沙塵天氣時民眾應盡量留在室內,外出則宜佩戴N95及以上防護口罩。

據悉,27日下午,內蒙古錫林郭勒、赤峰等地就已出現沙塵暴,呼和浩特、赤峰等多個機場出現航班延誤或取消情況。28日,天津、河北等環京地區的多條高速公路因沙塵及大風臨時關閉。

北京近六年未出現沙塵暴

各地空氣質量亦急速下降。中國環境監測總站監測顯示,28日7時,北京、石家莊、承德、張家口、太原、大同、呼和浩特、包頭、鄂爾多斯、銀川、喀什等地空氣質量出現嚴重污染,主要污染物為可吸入顆粒物(PM10)。截至28日上午8時,北京市空氣質量達到6級嚴重污染,全城PM10「爆錶」。這是時隔13天後,京城再次經歷沙塵暴天氣,而此前北京已近六年未出現沙塵暴。

關於今年3月中國的沙塵日數是否偏多的問題,氣象專家表示,截至當前,今年1月至3月中國北方地區已出現6次沙塵天氣過程,其中兩次為強沙塵暴過程,是近15年以來強沙塵暴最多的一年。據統計,過去10年中國1月至3月沙塵天氣平均發生次數為4次,其中強沙塵暴發生頻次低於1次。

蒙古氣旋對北方天氣影響大

為何今年的沙塵天氣如此頻繁?中國天氣網分析師高菲表示,前期蒙古國以及中國西北部氣溫明顯偏高,降水較少,地表逐漸解凍,沙塵粒子容易起沙。春季乾旱少雨是中國北方地區的一大氣候特徵。一方面,持續乾暖的氣候容易造成土質疏鬆。另一方面,在晴空少雲的情況下,空氣對流發展和上下動能交換又讓空氣中極易帶起沙塵粒子,因而容易形成沙塵。

本月兩次沙塵天氣,也讓公眾認識到了蒙古氣旋的威力。張濤表示,本輪沙塵產生的原因與上一輪類似,沙源地都主要在蒙古國,主要是蒙古氣旋和冷高壓的配合,颳大風起沙,沙塵升至空中接着傳輸。另據中央氣象台環境氣象中心高級工程師饒曉琴介紹,蒙古氣旋對中國北方的天氣影響很大,主要表現為大風、揚沙和降雨,尤其以大風最為突出。中國北方的春季大風天氣多與該氣旋影響有關。

專家:需國際社會攜手應對

疾控專家表示,沙塵天氣下,污染物可通過眼、鼻、喉等黏膜組織及皮膚,直接對人體產生不同程度的刺激症狀或過敏反應。沙塵顆粒還可通過呼吸道進入人體,引起多種呼吸系統疾患。公眾要做好防風、防沙塵措施,預防呼吸道疾病,減少外出。外出宜佩戴N95及以上防護口罩,以及防風眼鏡、帽子等防塵用具。

關於防沙治沙和荒漠化治理問題,有專家表示,這是人類面臨的共同挑戰,需國際社會攜手應對。據內地媒體報道,自2007年起,中國科學院便與蒙古國就沙漠化防止,展開合作研究,通過在當地考察,給出治沙經驗。北京師範大學全球環境政策研究中心主任毛顯強表示,想要建立多層次的國際合作機制,可以考慮吸引一些國際上包括中國在內的企業,把防沙、治沙的經驗、資金、技術引進到蒙古國去。另外,還可考慮建立國與國之間的合作機制,在協議框架內,建立相應的資金機制來應對這件事情。

讀文匯報PDF版面

新聞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