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頁 > 文匯報 > 內地 > 正文

【專家解讀】消費接棒 拉動經濟復甦

2021-04-17

在去年同期低基數的影響下,2021年一季度中國經濟同比增速躍升至18.3%創歷史最高。金融研究院首席研究員朱振鑫對此表示,去年一直疲軟的消費復甦超預期,有望成為經濟持續復甦的動力。全年經濟增長有望呈現同比增速逐季下行、環比增速不斷上行、經濟緩慢復甦的走勢。

朱振鑫說,去年受疫情衝擊後,中國經濟最開始是在外需支撐下首先恢復生產,但消費一直很疲弱。而從3月份數據來看,去年一直疲軟的消費表現超預期。一方面,線下消費復甦明顯,餐飲收入同比增長91.6%,兩年平均增長0.9%,表明當下餐飲消費已經回到到疫情前的水平,後續或將會成為經濟復甦的支撐之一。另一方面,線上消費保持快速增長,實物商品網上零售額同比增長25.8%,兩年平均增長15.4%;同時,對消費有明顯拉動作用的汽車、建築裝潢、家用電器及音像器材、紡織服裝和煙酒類,恢復很快。

在消費復甦的同時,工業增長保持向上勢頭,製造業投資雖未達到2019年同期水平,但3月已出現向上勢頭。

朱振鑫說,當下經濟復甦仍在繼續,結構上已經開始從去年的生產拉動慢慢出現轉變為消費拉動的跡象,尤其是受疫情衝擊嚴重的線下消費,復甦明顯超過市場預期,有望成為後續經濟復甦的主要支撐之一。

價格上漲增「滯脹」風險

中國建設銀行金融市場部專家張濤則指出,中國一季度GDP環比僅為0.6%,顯示經濟恢復進程仍存變數。

張濤指出,疫情令經濟結構優化進程受到干擾,去年金融業對經濟增長貢獻度接近25%,房地產行業的貢獻度也接近10%,即去年的經濟增長有超過三分之一來自於金融和房地產。目前城鎮調查失業率為5.3%,雖然較疫情期間的6.2%顯著下降,但仍高於疫情前5%的平均水平,顯示就業壓力未能緩解。另外,近期大宗商品價格上漲,有的已超過疫情前水平甚至達到歷史峰值,令潛在「滯脹」風險上升。

張濤還指,伴隨全球疫苗接種率持續提升和天氣轉暖利於疫情平穩等因素,中國防疫產品的出口可能會下降,加之美國「去中國化」全球戰略的推進,出口高增長的持續性存在很大不確定。

宏觀政策方面,交通銀行金融研究中心的劉學智認為,政策總基調不用調整,延續穩定性,不轉急彎。經濟恢復後,貨幣政策刺激力度不用那麼大,且最近價格上漲趨勢明顯,特別是工業產品價格,也會對貨幣政策帶來穩物價需求,整體流動性平穩,貨幣趨向於略緊。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海巖

讀文匯報PDF版面

新聞排行
圖集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