鍾 倩
人與自然的每一次接近,都是精神的淨化;人在自然堥C一次徜徉,都是心靈的對話。在德州夏津國家森林公園,滿目蒼翠,洗眼洗心,甜美葚果,挑逗味蕾,黃河故道,引人遐思。置身古桑樹園,我恍若回到童年,赤心赤腳,耳目清澈,就這樣自由自在地沉醉其中,就這樣毫無羈絆地進入夢鄉。
先有黃河,後有桑葚(又稱桑椹)。據《夏津縣志》記載,「﹙夏津﹚春秋時為齊晉會盟之要津。」津,渡口也,渡口,黃河流經之處。翻開地圖,可見夏津位於黃河北上拐彎處西岸,境內有一條蜿蜒起伏的老黃河故道。公元602年,黃河在淇河、衛河合流處決口,自南向北流經夏津一帶水勢放慢,故此地為黃河東西過往的渡口。夏津之津,因渡口得名。當年流經夏津600餘年的遺蹟,就是今天的黃河故道森林公園。黃河之水天上來,其壯美不在於源頭的咆哮,而在於途中的曲折。百轉千迴的「几」字,轉折騰挪的線條,在齊魯大地留下寫意的一筆,在夏津故園繪下芬芳的色彩。
凡是第一次到夏津的外地人,大都是奔荇摲蒂茖荂A一句「走,去夏津吃桑葚」,是舌尖的誘惑,是甜美的呼喚。與朋友相約去夏津正是小滿過後,第十三屆中國夏津葚果文化節期間。疫淨夏來,遊客熙攘,古樹參天,遒勁各異,綠意bb,入眼入心,叫人心埵n個歡喜!「我要吃,我要吃!」「真甜,我要把葚果帶回家!」不遠處,一對雙胞胎小姐妹,在樹下高興地手舞足蹈,不住地吮動小嘴,好像吸入嘴堛漪O自然果凍。滿園繽紛的雜果,密密匝匝的葚果,有淺白色,紫黑色,瑪瑙色,淺粉色等,讓人彷彿一下回到童年,不顧吃相,暢懷品嚐。低處的早已被孩童們跳虒}掃蕩乾淨,於是,很多大人伸長胳膊從高處摘茼Y,那手腳並用的模樣叫人忍俊不禁。
當地人習慣把桑葚稱為「葚果」,最叫我大飽眼福的是「撐包晃葚」。幾位農人撐開偌大的篷布,然後晃動桑樹,疾馳落下的葚果就像一陣狂風驟雨,肉嘟嘟,粉嫩嫩,挨挨擠擠,圓圓滾滾,伴隨慣性聚到一起,供人們直接品嚐。這小小葚果,勾連起我的大院往事。兒時,筒子樓堛瑣F居,像變戲法似的,給我和小夥伴送桑葚吃,那時候我連名都記不清,只記得入口軟滑,酸甜可口,且沒有核,舔舔嘴還想吃。上學後,老師讓寫養蠶日記,經常去買桑葉,才知道桑葚是桑樹上結的果實。
不到夏津不知桑樹奇,葚果美。梁實秋曾說過,上世紀三十年代的北平,人們譏笑暴發戶是「樹小牆新畫不古」,言外之意是說,你有錢可以蓋房子,但是不能再造一棵古樹。有古樹必有神靈。我向來對古樹敬畏有加。漫步在頤壽古葚園內,古桑直插雲霄,枝葉葳蕤成巨傘,撐起片片綠蔭。據說,這埵呇~以上的桑樹有萬餘株,古老而盛大,遊人從樹下經過,就像領受自然恩典。百姓種植桑樹,要追溯到元明清,這堨H桑樹為主,夾雜其他喬木,棗、梨、杏、桃、山楂等,形成生態多樣、果木混合的植物群落。歷經百年不改姿態,風雨洗禮不減氣質,桑樹根系依然發達,在地下纏繞交錯,在百姓的心底逶迤成根柢。最引人矚目的是三棵比鄰而居的古桑樹,三株樹圍巨大,姿態各異,樹齡均在千年以上。
南面那棵是「巨龍桑」,樹幹挺拔,中間這棵是「騰龍桑」,枝葉茂密,樹幹卻已劈成兩半,留下矚目的疤痕,北面那棵最為奇異,樹幹臥在地上,樹身呈現焦炭狀,叫「臥龍桑」。聽聽這名字,就覺得大有來頭,當地人介紹完,讓我大開眼界。
舊時,黃河在夏津水域改道,大河內的老龍王有三個兒子:大太子翀靈、二太子靖康、三太子佑衛,他們經常化作人形混入附近村莊,喝得酩酊大醉,大河改道時他們昏睡過去,就沒有跟老龍王遷徙。就這樣,他們在人世間生活了幾百年,沙河經過土地形成獨特風景,鳥語花香,滿目蒼翠,三個龍太子分別愛上梨花仙子、桃花仙子、杏花仙子,在朝夕相處中產生情感。他們採來葚果,放在瓦罐媯o酵成美酒,每天酒後三對戀人就在沙灘上蹁躚起舞,吟詩作賦。詩酒作伴的生活被老龍王打斷,他幾次召他們回去,無果,老龍王大怒,施法迸射出三道雷電,老大沒有被擊中,老二被擊中頭頂,老三直接擊中身體。
很快,三個太子化作三棵桑樹,三個花仙子圍繞在他們身邊。每當夜深人靜時,附近百姓聽到他們竊竊私語,月光下的舞姿留下浪漫的剪影,很多年輕人把這三棵桑樹稱為「愛情樹」。我想,這葚果如此甜美,不妨叫「愛情果」,給人以美好的祝福和浪漫的憧憬。
撫摸粗壯的樹幹,聆聽樹葉的呢喃,我不禁想到《詩經》中的採桑場景,「十畝之間兮,桑者閒閒兮。行與子還兮」,姑娘三兩作伴,相互召喚奔忙,即興放歌輕唱,那音符在桑葉上滾動,再個滾動,瞬間染成綠色精靈,與她們的倩影相得益彰。再打量眼前的古桑樹,這桑樹哺育過多少夏津兒女,她無私奉獻,災年困難時桑葉就是「救命糧」,建設年代葚果就是致富果,小康社會古桑就是非遺景觀,成為一代又一代人的靈魂居所和鄉愁眷戀!這桑樹又見證過多少苦難與輝煌,她挺立不屈,背靠黃河故道風沙區,面朝祖國母親的懷抱,經年累月以綠色肌理涵養水源,防沙固道,用全部熱血築牢人民群眾的安全大壩。
倘若說每一棵古樹都是一座歷史博物館,那麼夏津桑葚古樹群就是極為罕見的自然博物館--翻開桑葚辭典,綠意輕漾,啟唇閱讀,我驀然覺得唇齒之間瀰漫清涼,溢出芬芳,那是來自黃河故道的遠古呼喚,那是來自中國葚果之鄉的詩意邀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