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頁 > 文匯報 > 內地 > 正文

進口僅佔一成 國內種豬有保障

2021-04-29
●農業農村部表示,近十年來,全國年均進口種豬不到1萬頭,佔核心育種群更新比例不足10%,少量進口主要用於補充資源、血統更新和改善種豬性能,目前中國種豬供給立足國內是有保障的。圖為重慶一生豬飼養場。 資料圖片●農業農村部表示,近十年來,全國年均進口種豬不到1萬頭,佔核心育種群更新比例不足10%,少量進口主要用於補充資源、血統更新和改善種豬性能,目前中國種豬供給立足國內是有保障的。圖為重慶一生豬飼養場。 資料圖片

中國種豬都是進口的?本地豬快滅絕了? 農業農村部回應: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任芳頡 北京報道)畜牧發展,良種為先。近年來,中國對進口豬肉依存度攀高,「豬芯片」問題備受關注。國家生豬產業技術體系首席科學家陳瑤生28日在農業農村部發布會上表示,近十年來,全國年均進口種豬不到1萬頭,佔核心育種群更新比例不足10%,少量進口主要用於補充資源、血統更新和改善種豬性能,目前中國種豬供給立足國內是有保障的。

據媒體報道,2020年中國種豬進口總量超2萬頭,創歷史新高。目前,中國食用的豬肉超80%都是來自國外引種,中國正陷入一個「國外引種-退化-再引種-再退化」的局面。會上,國家生豬產業技術體系首席科學家、全國生豬遺傳改良計劃專家委員會主任陳瑤生,對部分媒體報道的「我國的豬都是進口的,地方豬都快滅絕了」言論作出回應。陳瑤生表示,中國自上世紀80年代開始引進「杜長大」以來,和美國、加拿大、丹麥等國類似,實施了本土化選育,特別是2009年啟動全國生豬遺傳改良計劃以來,進一步加快了系統選育,保障了中國接近90%的生豬市場的種源供給。近十年來,全國年均進口種豬不到1萬頭,佔核心育種群更新比例不足10%。

適當引種有助品種交流

「雖然我們進步很快,但規範的系統選育歷史積澱不足,比國外晚了近50年,核心育種群的產仔數、飼料轉化率等關鍵性狀與發達國家還有10%至30%的差距。因此,適當引種有利於國內生豬種業加快追趕,完全不引也可以,但會影響發展效率,不利於加快縮短與國際先進水平的差距。」陳瑤生表示,發達國家間都在相互進行品種交流,這是國際慣常做法,中國也一樣。

關於地方豬的問題,陳瑤生介紹,中國建設了62個國家級地方豬保種場和保護區,開展了豬遺傳材料採集保存,並利用地方豬種培育了30個新品種和配套系。下一步將在全國實施大規模的主導品種聯合育種,加強優質種源供給。同時,加強地方品種保護,培育地方特色豬種,更好地滿足多元化市場消費需求。

畜禽種源自給率超75%

從2008年到2020年,農業農村部實施第一輪畜禽遺傳改良計劃,覆蓋了奶牛、生豬、肉牛、蛋雞、肉雞和肉羊等六大主要畜種。經過12年的努力,畜禽生產性能水平明顯提升,核心種源自給率超過75%。農業農村部種業管理司副司長孫好勤表示,從2021年到2035年力爭用10年至15年的時間建成比較完善的商業化育種體系,自主培育一批具有國際競爭力的突破性品種,確保畜禽核心種源自主可控。

讀文匯報PDF版面

新聞排行
圖集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