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現代中國+今日香港
有人說,香港可能是全世界生育率最低的地方。誠然,隨着香港經濟愈來愈進步,生育率卻愈來愈低。究竟港人為什麼不願生育呢?這種情況可能產生什麼影響?下文將會逐一探討。 ●張揚 特約資深通識作者
擔心公院易感染 孕婦改私院產檢
香港性教育、研究及治療專業協會去年12月透過網上問卷訪問1,003名本地市民,比較新型冠狀病毒疫情前後性生活的分別,當中56%的受訪者為女性,半數人已婚。調查記錄發現,約43%的受訪者透露,疫情下的懷孕意向減弱,已婚者或30歲以上人士的減幅較大。
有婦產科專科醫生表示,今年產前檢查預約較兩年前減少一兩成,有部分正治療不育、30歲以上的夫婦,即使完成輸卵管、精液等檢查,也選擇延遲人工受孕,希望待經濟環境穩定後才繼續。該醫生又說,部分孕婦原本計劃在公立醫院產檢,但因擔心出入公院增加感染新型冠狀病毒風險,轉到私家醫院或診所檢查;與此同時,亦有孕婦原計劃在私院分娩,但憂慮家庭收入不穩,改到公院分娩。
另外,香港性教育、研究及治療專業協會的調查結果也發現,32.4% 的受訪者在疫情期間的性生活次數下降,當中已婚或30歲以上人士的跌幅較大,相反30歲以下的則上升。
香港性教育、研究及治療專業協會會長表示,性生活是生活質素的重要元素,呼籲多關注較年長者面對疫情的適應能力,亦可多利用網上途徑與伴侶溝通,維持良好的心理狀况。
模擬考試
資料A:香港青少年*對婚姻和生育的看法(2006至2016年)
表1a:表示會結婚、不同居的青少年
年份/性別 男 女
1996年 39% 50%
2006年 22% 36%
2016年 12% 23%
表2a:表示會生育的青少年
年份/性別 男 女
2006年 71% 71%
2011年 54% 60%
2016年 54% 57%
表1b:青少年不想結婚的主要原因
原因 男 女
享受單身生活的樂趣 32% 37%
找不到合適的對象 30% 32%
經濟能力不足 32% 17%
怕婚後生活質素比婚前差 08% 09%
表2b:青少年不願生育的主要原因
原因 男 女
經濟負擔沉重 32% 37%
享受自由自在的生活 17% 40%
不喜歡小孩子 28% 37%
資料來源︰香港家庭計劃指導會
*受訪者為18歲至27歲的青少年
資料B:摘錄自報章新聞(2021年2月)
近年,香港樓價高企,連續11年蟬聯全球最難負擔城市。有美國顧問公司的調查結果發現,香港2020年的樓價入息比率(即樓價中位數除以家庭全年入息中位數)為20.7倍;這意味着,市民要不吃不喝約20年才能置業。
有評論指,在樓價、物價日漸上升的情況下,愈來愈多有穩定收入的年輕夫婦寧願不生育,以維持現有較優質的生活素質。
資料C:摘錄報章評論文章
出生率降低會導致未來勞動人口萎縮,經濟發展因而受阻。另外,醫療及福利開支亦會成為社會的沉重負擔。隨着人口老化加劇,長者和在職青年的人數差距拉近,現時由五個成年人負擔一個長者的生活開支,未來十年可能要由三個成年人負擔。
參照日本的情況,由多年前開始,該國的出生率已逐漸下降,結果成為老年化社會,勞動人口下降,經歷持續多年的經濟萎縮,經濟發展大不如前。
問題
1. 你認為哪些因素可能影響港人的婚姻觀念和生育觀念?解釋你的答案。(8分)
2. 參考所提供的資料,就你在第一部分題1描述的現象,指出及解釋由這些現象引起的兩個社會關注點。(8分)
參考答案
1. 這是原因分析題。參考答案如下:
.近年,香港的樓價和租金均節節上升,前者動輒數百萬元,後者亦過萬元。然而,港人的月入中位數卻遠遠追不上樓價的升幅。例如,資料B引述美國的調查結果指出,港人需要連續20年不吃不喝,才能積存足夠的儲蓄置業,樓價負擔為全球最重,反映置業難的問題極為嚴重。在樓價高企的情況下,市民成家立室的成本高昂,難以與另一半組織安樂窩,遑論生兒育女,以致愈來愈多人選擇不結婚或不生育。例如,資料A的調查結果顯示,近半受訪的本地年輕人因經濟能力不足而不想結婚,更有接近七成人因而不願生育。
.香港是國際城市,長期受到中西文化的相互影響,市民亦因而容易接觸到西方思想,受到潛移默化。例如,港人普遍受到西方個人主義的影響,認為結婚與否是個人的選擇和自由,毋須由父母等長輩決定,拒絕「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此外,部分人認為結婚後會受到家庭束縛,影響個人自由,尤其是新一代的年輕人,根據資料A的調查結果,接近七成的年輕受訪者認為單身的樂趣多,憂慮婚後不及婚前,因而不欲結婚。
.香港的物價位居全球前列,個人衣、食、住、行的費用已佔收入的大部分,加上家庭的各種開支,令年輕的雙職夫婦難有餘錢計劃生兒育女。即使是有較高收入的夫婦,也寧願不生育,享受二人世界,因為養育子女的開支龐大,例如教育開支、醫療開支,及衣、食、住、行的日常開支等,可能會降低現有的生活素質。例如,資料A的調查結果顯示,近七成年輕人因經濟負擔沉重而不願生育。 (言之成理,即可給分)
2. 這是影響分析題。參考答案如下:
.人們的生育意願下降,導致出生人口減少,引起社會對人口老化及相關問題的關注。資料A的調查結果顯示,愈來愈多香港青少年基於育兒負擔沉重、享受自由生活等原因,而不考慮婚後生育。另一方面,隨着香港醫療設備及服務的日益進步、完善,人均預期壽命延長,長者人數愈來愈多。在出生人口持續減少、長者人口不斷增多的情況下,本地的人口老化問題將會加劇,不但令公共醫療服務的需求上升,加重政府的財政開支,本地年輕勞動人口減少,亦會削弱經濟競爭力。例如,資料C提及,日本因生育率下降而成為老年化社會後,勞動人口銳減,經歷持續多年的經濟萎縮周期。
.人們的生育率下降,亦會導致家庭規模縮小,引起社會對養老問題的關注。香港社會受到「養兒防老」的傳統思想影響,人們普遍認為,父母年老時應由子女照顧,例如提供經濟支持、安排起居飲食等。然而,隨着香港的生育率下降,本地的家庭規模會逐漸縮小,每對夫婦生育子女的數目由兩名減少至一名,甚至膝下無兒。這導致老年撫養比率上升,除了子女供養父母的負擔會愈來愈重,政府亦要分擔照顧獨居長者的責任,例如增建公營護老院舍、增撥資源以加強對私營護老院舍的支援等。 (言之成理,即可給分)
概念鏈接
.少子化(Sub-replacement fertility)
生育率下降,導致幼年人口逐漸減少的現象。
.丁克家庭(DINK family)
一對夫婦都有工作,有兩份收入、有生育能力,卻自願不生育。丁克夫婦主張擺脫中國傳統觀念中婚姻等於傳宗接代的想法,嚮往自由自在的「二人世界」。丁克夫婦一般屬於社會中消費能力較強的一群,對生活素質有一定的追求。在大城市,愈來愈多年輕夫婦選擇組成丁克家庭。
.人口老化(Aging population)
因出生率降低或預期壽命延長而導致年齡中位數增加的現象。
延伸閱讀
1. 《提升香港生育率》,香港青年協會,https://yrc.hkfyg.org.hk/2018/07/26/yi032/
2. 《香港可能是全世界生育率最低的地方--我們應鼓勵生育還是減低生育的障礙?》,勞工及福利局官方網站,https://www.lwb.gov.hk/tc/blog/post_12082018.html
3. 《羅致光網誌談人口變化》,政府新聞網,https://www.news.gov.hk/chi/2021/01/20210131/20210131_114540_45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