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大分歧拒退讓 巴人希望愈談愈微
巴勒斯坦與以色列爆發2014年以來最激烈衝突,令國際社會再次關注如何解決巴以問題。數十年以來,國際社會向來將「兩國方案」視作解決巴以問題的主流辦法,中國亦多次重申「兩國方案」是巴以問題根本出路,然而為何「兩國方案」一直未能推行?歸根究底,在於巴以之間一直存在四大分歧,包括邊界劃分、耶路撒冷地位問題、離散巴人,以及各自對「安全」的定義差異,以色列多年來不肯就這些問題讓步,更變本加厲地擴大巴人土地殖民行為,令「兩國方案」難以落實。●香港文匯報記者 林文佑
「兩國方案」的核心是通過一定土地讓渡或出讓以色列當前所佔部分權益,來組建一個巴勒斯坦獨立國家,該國家應包含絕大部分生活在約旦河西岸、加沙地帶及東耶路撒冷的巴勒斯坦人,以及在以色列境內不願意擁有以色列國籍的巴人,「兩國方案」的原則是通過巴以共存來實現持久和平。
以國建隔離牆 或自劃邊界
不過「兩國方案」落實前,需要先解決四大議題。首先是邊界劃分問題,一般來說,多數人認為巴以邊界應按照1967年第三次中東戰爭之前的情況劃定,但由於以色列已在大量巴人土地建立殖民區,作為交換,以方應向巴人提供其他土地作為補償。然而現實是以色列在約旦河西岸沿線和內部都修建了隔離牆,許多分析家擔心這會造成事實上的邊界。
其次是耶路撒冷地位問題,巴以雙方都主張以耶城作為國家首都,「兩國方案」要求將耶城劃分東西,但如何劃清界線並不容易,猶太人、穆斯林和基督教聖地是「交織在一起的」。第三是流散各地的巴勒斯坦難民問題,1948年第一次中東戰爭後, 大量巴人被以國逐出家園,這些難民及其後代目前估計多達500萬人,他們相信自己有權返回自己的土地,但以色列卻拒絕。
以堅持駐軍 巴拒軍事佔領
最後是雙方對「安全」的定義不同,巴人認為獨立的巴勒斯坦國若要保護國家安全,就不能容許外國(以色列)軍事佔領;但以色列卻一直堅持,必須防止西岸地區落入哈馬斯或其他敵對國家的控制下,意味以色列必須在西岸派駐一定軍力。
要解決四大分歧,巴以雙方都必須作出不同程度的讓步,亦必須要有第三國從中斡旋,然而在當前政治環境下卻很難做到。一方面巴人政府與哈馬斯兩大派別互相對立,無法統一立場,另一方面以色列雖然口中宣稱支持「兩國方案」,但實際作為卻是不斷在破壞方案,包括持續擴大西岸猶太殖民區,貪腐醜聞纏身的總理內塔尼亞胡,更多次將挑起巴以衝突作為延續政治生命的手段。
特朗普大力傾斜 引爆衝突
至於第三國斡旋,國際社會本來期望,對以色列擁有最大影響力的美國本來可以擔綱此角色,但多年以來,美國在巴以問題上的錯誤決定卻是一個接一個。在美國前總統特朗普的強烈支持下,以色列去年試圖推翻1993年《奧斯陸協議》的承諾,吞併西岸巴人土地,將衝突推向懸崖邊緣,即使去年8月暫停吞併,但以色列仍然拒絕談判,強迫東耶路撒冷的巴勒斯坦家庭和約旦河西岸社區重新安置,終引爆今次衝突。
至於現任美國總統拜登,國際社會一直觀望他會如何處理巴以問題。拜登政府2月曾起草名為「重啟美巴關係及前進之路」的政策備忘錄,建議重申「兩國方案」,並恢復對巴人的資金支持。美國官員本以為他們有大量時間處理巴以問題,但如今巴以再爆衝突,拜登政府結果只能以「過時」的方式應對,即是一方面不斷重申支持以色列「自衛權」,一方面對以色列作出不痛不癢的批評。
部分民主黨議員質疑拜登對維護人權的承諾,敦促他向以色列施加更大壓力。分析認為,在改善巴人境況方面,拜登可以採取一些更具體做法,但將導致拜登政府與以色列和美國國會發生衝突,畢竟國會中支持內塔尼亞胡的勢力也很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