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頁 > 文匯報 > 內地 > 正文

王毅:中歐投資協定高度互利非單方面恩賜

2021-05-27
●5月25日,中國國務委員兼外長王毅應邀在北京以視頻方式出席慕尼黑安全會議「中國專場」活動並發表演講。 新華社●5月25日,中國國務委員兼外長王毅應邀在北京以視頻方式出席慕尼黑安全會議「中國專場」活動並發表演講。 新華社

出席慕尼黑安全會議「中國專場」活動 強調涉疆問題事關中國主權安全

香港文匯報訊 綜合中新社及新華社報道,中國國務委員兼外長王毅25日應邀在北京以視頻方式出席慕尼黑安全會議「中國專場」活動並發表演講。演講中他強調,中方認為合作是中歐關係的大方向,雙方是夥伴而非對手。中歐投資協定高度互利,不是單方面的照顧和恩賜。

王毅說,當前,圍繞中歐關係的定位有各種議論,雙方是競爭、對抗還是合作,彼此是對手、威脅還是夥伴?中方的立場是一貫和明確的,那就是始終從戰略高度看待中歐關係,始終認為合作是中歐關係的大方向和主基調,始終將歐方視為夥伴而非對手。我們將一如既往堅定支持歐洲一體化進程,支持歐盟團結自強,加強戰略自主,在國際上發揮更大作用。「我們也願同歐洲在相互尊重、互利共贏基礎上,拓展全方位合作,為中歐人民的福祉、為世界的和平與發展作出貢獻。」

經貿問題政治化絕對行不通

王毅表示,中歐投資協定高度互利,不是單方面的照顧和恩賜,而涉疆問題事關中國主權安全。歐方一些人將不同性質的問題任意掛u,把經貿問題政治化,這不可接受,也絕對行不通。中歐合作是大勢所趨,在中歐之間搞政治對抗和經濟脫u,不符合歐方利益,也不可能長久。

「近年來有種論調,稱中國道路制度的成功將對西方造成衝擊和威脅。歐洲也有不少人將中國定義為所謂的『制度性對手』。」演講中,王毅對此明確表示「我們不能認同」。

制度不同如筷子和刀叉

王毅表示,一個國家實行什麼樣的制度,並不存在放之四海皆準的模板。各國歷史文化和社會制度不同,如同中餐和西餐、筷子和刀叉,各有存在的理由。不同的社會制度並不必然成為競爭對手,不同的發展道路也不必然妨礙互利合作。

他指出,過去幾十年來,中國同西方的關係總體保持合作態勢,給雙方及世界都帶來了巨大紅利。第一個和新中國建交的西方國家就來自歐洲。50年前中國恢復聯合國合法席位時,歐洲國家基本都投了贊成票。2003年中國和歐盟建立起全面戰略夥伴關係。當時歐洲各國就知道是在和一個與自己制度不同的國家打交道,但還是作出了獨立自主的正確選擇。這充分證明,只要做到相互尊重,謀求互利合作,完全可以超越國家間的制度差異。幾十年後的今天,唯一的變化就是中國發展起來了,但如果西方因此就把中國視作對手和威脅,心態未免有些狹隘。「就中國而言,我們既有制度上的自信,也有文明上的包容。」王毅說,中國將堅持自己選擇的制度和發展道路,因為這已經被實踐反覆證明是正確的道路,而且得到了中國人民的擁護支持。同時,中國也充分尊重其他國家的自主選擇,決不會搞什麼制度輸出和制度競爭。中國始終認為,多樣性是人類社會的基本特徵,多元化是世界發展的重要動力,不同制度之間可以包容互鑒,美美與共。

用價值觀劃線的做法不客觀

當天,王毅還指出,現在有人刻意將中西方關係渲染為「民主和威權」之爭,這種用價值觀劃線的做法本身就不客觀、不理性、不民主。中方認為,和平、發展、公平、正義、民主、自由,是全人類的共同價值,是各國追求的共同目標,不能將其標籤化,不能只是部分國家的專利。中國共產黨自誕生起就追求中國人民的民主和自由,維護和保障人權已寫入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憲法。各國國情千差萬別,民主、人權的具體實踐也豐富多彩。衡量的標準就是要看本國人民是否滿意,是否高興。

聯國成員國是同一條船的水手

王毅表示,中國願同歐洲和世界各國踐行真正的多邊主義,維護以聯合國為核心的國際體系。面對百年變局和世紀疫情,聯合國193個成員國不是193條船,而是同一條船上的193個水手,必須同舟共濟,齊心協力,團結在多邊主義旗幟下,增強命運共同體意識,才能衝過急流和險灘。真正的多邊主義要堅定維護以聯合國為核心的國際體系,堅定維護以國際法為基礎的國際秩序,大國必須帶頭主持公道、厲行法治、承擔責任、聚焦行動。要警惕打茼h邊主義旗號,實質上搞「小圈子」和集團政治,甚至以意識形態站隊、陣營之間選邊來割裂世界。

讀文匯報PDF版面

新聞排行
圖集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