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頁 > 文匯報 > 新聞透視眼 > 正文

四成港生每星期都爆發情緒問題

2021-06-08
●中大發現,香港學生的身心健康狀況遜於國際水平,情況令人關注。圖左起:中大青年研究中心教授馮應謙、何瑞珠、李賴俊卿。 香港文匯報記者  攝●中大發現,香港學生的身心健康狀況遜於國際水平,情況令人關注。圖左起:中大青年研究中心教授馮應謙、何瑞珠、李賴俊卿。 香港文匯報記者 攝

起碼一次緊張易怒心情低落 自評生活滿意度遜國際平均值

香港學界過去兩年接連遭受黑暴與疫情打擊,學童身心靈狀況值得社會關注。中文大學首次參與由世徽恅w、每四年一度的國際研究「學童身心靈健康評估計劃」(HBSC),以評估小六至中三學生的身心狀況。研究發現,以10分計港生生活滿意度只有不足7分,明顯低於7.8分國際平均值,更有四成人每星期出現最少一次緊張、心情低落、易怒或脾氣暴躁等情緒問題。研究負責人指,調查顯示家庭溝通與支援,跟學生的身心健康關係密切,建議家長多跟子女一起運動,既可促進身體健康,亦可加深彼此溝通,相得益彰。●香港文匯報記者 姜嘉軒

HBSC旨在評估11歲、13歲及15歲學生的健康行為、幸福感,以及家庭與社會環境等影響因素,並比較各地青少年身心健康狀況,現有40多個國家和地區參加。

中大教育研究所「香港學生能力國際評估中心」(HKCISA中心)及香港亞太研究所青年研究中心於2020年6月至12月期間,以隨機抽樣方式,邀請了就讀於21間小學及19間中學,共5,307名小六、中一及中三學生參與問卷調查,結果於昨日公布。

4%人自評健康「差」 高國際逾倍

調查顯示,港生生活滿意度平均值僅6.97分,低於HBSC平均值7.8分。其中,學生自評對目前生活非常滿意(9-10分)的只有18%,只為HBSC平均(36%)的一半。

此外,港生自評健康狀態為「極好」的亦只有16%,遠低於HBSC的36%;而自評健康「一般」及「差」的分別有32%及4%,較國際平均(12%及2%)高出逾一倍。

此外,調查發現約四成港生每星期最少一次感到緊張、心情低落、易怒或脾氣暴躁,另約三成人一星期最少一次難以入睡;而每星期至少一次頭痛、胃痛、背痛和感到頭暈眼花的約有14%至18%。

與HBSC相比,香港學生出現身體症狀的情況較少,但出現情緒問題明顯較多,尤其在心情低落方面較為嚴重。

中大HKCISA中心總監何瑞珠表示,調查顯示港生的生活滿意度及自評健康狀態,均隨年齡上升而下降,身體及情緒症狀則會隨年齡上升而增加,相信跟高年級課業繁重、選科升高中等壓力增加有關。

與家人愈多溝通 身心愈健康

中大青年研究中心教授李賴俊卿續指,調查亦反映家庭溝通與支援跟學生身心健康關係密切,容易與父母交談以及家庭支援水平愈高的學生,生活滿意度及自評健康狀態都較高,身體和情緒問題亦較少。不過不少受訪學生亦直言,覺得跟父親和母親交談屬「困難」或「非常困難」。

「香港父母較多長時間工作,教育子女或交由工人或長輩......但其實晚上一家人食飯時間是相當重要」,李賴俊卿強調,親子溝通是孩子身心健康的關鍵。另一方面,調查亦顯示一星期三日、每天最少60分鐘的運動,有助改善學童身心狀態,惟逾六成學生未能做到,更有兩成多人完全不運動。

為此她建議可將運動與親子溝通結合,家長多跟子女一起行山、打波,於過程間促進溝通,有助孩子建立健康身心。調查同時建議政府應增撥學校社工與教育心理學家等支援,應付疫下學生的身心健康問題。

讀文匯報PDF版面

新聞排行
圖集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