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文匯報訊 在疫情持續下,本港不少企業已倒閉或陷財困,有關影響開始浮現。信用保險商Atradius(安卓)「付款習慣評量表」年度調查顯示,本港B2B銷售未付發票遭撤銷(即壞賬)佔比增至4%,較2020年調查的1%急升。Atradius 香港、韓國及台灣地區行政總裁古純指出,沒有足夠現金儲備來吸收大額撇銷款的企業,建議最好是尋求外判風險管理選項,從而為他們的應收賬款回收保駕護航。
縮還款期規避風險
調查亦顯示,有39%的香港企業在收取貿易債務方面並不成功(百分比高於整體亞洲的33%水平)。當中絕大部分是並未採用信用管理技巧或工具的企業。不過,香港企業還款期僅37天,比起區內平均的54天,屬全亞洲最短,數字更較去年(43 天)還要短,反映出對比起亞洲同儕,本港企業已採取行動規避風險。65% 企業要求客戶在30天內還款,較去年的數字49%顯著要多(區內平均值:54%)。相比之下,中國內地受訪企業的付款期限平均值為自開立發票 67天。理論上,付款期限越長,代表着客戶違約的風險越大。
對於未來幾個月業務表現的改善,香港企業明顯較亞洲同行悲觀得多(26%錄得預期改善,亞洲數字則為52%)。事實上,預期業務惡化的香港企業是亞洲的兩倍以上之多(香港為 14%,區內平均值為 5%)。相比之下,中國有更多企業(55%) 預計其經營業績(銷售額和利潤)會有所改善。
香港(26%)及中國內地(31%)企業均認同維持充足現金流是2021年企業盈利能力的最大挑戰,緊隨其後為控制成本(香港:20%,中國內地:25% )、新型冠狀病毒疫情引發的經濟危機(香港:14%,中國內地:16%)、銀行借貸限制(香港:13%,中國內地:11% )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