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成功發射神舟12號載人飛船,航天員聶海勝、劉伯明、湯洪波昨日順利進入天和核心艙。中國人首次進入自己的空間站,開啟中國航天新時代,這是國家綜合國力和整體科技水平的集中體現,港人為國家航天科技發展成就倍感自豪。香港擁有不俗的基礎科研實力,多次參與國家航天計劃,國家載人航天更已做好在香港選拔航天員的準備,點燃港人投身創新科技、貢獻國家的凌雲壯志。特區政府要做好參與國家太空探索的規劃和激勵政策,力促香港建設國際創科中心取得輝煌成績。
此次神舟12號載人飛船發射成功,刷新中國載人航天技術新高度,創下5個「首次」,包括首次實施載人自主快速對接、首次實施繞飛空間站並與空間站徑向交會、首次實現長期在軌停靠、首次具備從不同高度軌道返回東風着陸場的能力、首次具備天地結合多重保證的應急救援能力等。未來3個月,3名航天員將在天和核心艙開展機械臂操作、出艙活動等工作,驗證航天員長期在軌駐留、再生生保等一系列關鍵技術,開啟中國航天員常駐太空的時代。
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自2003年首次實施神舟5號載人飛行任務,18年間實現了從一人一天到多人多天,從艙內工作到太空行走,從短期停留到中期駐留的不斷跨越,中國的航天技術按照既定計劃快速進步,寫下中國飛天逐夢的動人篇章,展示中國科技發展一日千里,國家綜合實力與日俱增。
中國明年將再發射「問天」實驗艙和「夢天」實驗艙兩個艙段,還將有4次貨運飛船和4次載人飛船發射;中國空間站計劃於2022年完成在軌建造,具備實驗能力,轉入應用與發展階段。中國與聯合國外空司聯合發布的科學實驗徵求項目,已完成第一批項目遴選,有多個國家的9個項目入選,中國空間站將成為造福全人類的太空實驗室 。中國建設空間站,採取開放、合作、共享態度,致力成為國際太空合作新平台。
尤令港人欣喜和盼望的是,國家載人航天工程已做好在香港選拔航天員的準備。中國載人航天工程總設計師周建平、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航天員系統總設計師黃偉芬在接受訪問時表示,「一定會讓香港的航天員參與到載人航天活動中來」「我們已經做好在香港選拔航天員的技術準備」。
香港已多次參與國家重大航天行動,如香港理工大學容啓亮教授及團隊開發的「相機指向系統」,獲國家採用參與「嫦娥三號」、「嫦娥四號」探月勘測任務,更成為中國首個火星探測器「天問一號」的關鍵設備。港人有望參與國家航天員選拔圓夢太空,勢將點燃更多港人參與國家航天事業的希望,推動香港更主動積極融入國家發展大局,促進香港創科創新,不斷提升競爭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