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0-09-06] 國台辦首次新聞發佈會問答(全文)
【本報實習記者李雪穎北京五日電】國務院台灣事務辦公室新聞發言人今日在梅地亞中心舉行首次新聞發佈會,國台辦主任助理、新聞局局長張銘清在會上指出,台灣當局領導人近期的一些言論,特別是宣稱「統一不是台灣唯一選項」、「台灣是個主權獨立的國家」,實質是堅持「台獨」的分裂主張,是非常危險的,不能不引起包括台灣同胞在內的全中國人民的高度警惕。張銘清強調,世界上只有一個中國,大陸和台灣同屬於一個中國,中國的主權和領土完整不容分割。
他同時重申,台灣當局領導人只要明確承諾不搞「兩國論」,明確承諾回到一九九二年海協與海基會關於「海峽兩岸均堅持一個中國的共識」上來,我們就可以開始和他接觸,至於時間,就要視他承諾的情況而定。
張銘清還指出,目前兩岸新聞交流處於一種不平等的狀態,而兩岸新聞交流之所以不平等,常駐之所以沒有推進,主要的障礙是在台灣方面。
張銘清強調說,我們的對台政策沒有改變。
以下是張銘清發言及回答記者提問的全文:
最大誠意爭取和平統一
張銘清:國務院台灣事務辦公室今天舉行首次新聞發佈會。今後,我們將根據台灣局勢和兩岸關係的發展,不定期地舉行這樣的新聞發佈會,以闡述中國共產黨和中國政府對台方針政策,就台灣局勢和兩岸關係中的一些重大問題、重大事件宣示我們的主張和立場,並回答記者們關心的問題。時間掌握在半小時。
兩岸新聞界長期以來為加強兩岸同胞的了解、溝通,做了大量的工作,借此機會我代表國務院台辦表示衷心的感謝。希望各位今後更多地關心兩岸關係的發展,更準確、更全面、更及時、更客觀地報道兩岸的情況,使兩岸同胞進一步加深了解,增進共識。
各位新聞界朋友都非常關心我們的對台政策有沒有什麼變化,本發言人在這裏負責任地告訴大家,我們貫徹「和平統一、一國兩制」的基本方針和江澤民主席一九九五年一月提出的現階段發展兩岸關係、推進祖國和平統一進程的八項主張沒有改變,我們有最大誠意爭取和平統一的前景,也有堅決阻止「台獨」及一切分裂活動的堅定決心和必要準備。我們主張兩岸在一個中國原則下盡快進行對話與談判,只要談起來,總可以找到雙方都能接受的解決辦法。我們將採取措施,繼續加強兩岸的經濟交流與合作,努力促進直接「三通」,不斷推進兩岸在文化等各個領域的交流和人員往來。這裏,我就今年上半年兩岸經貿和各項交流的基本情況作一簡要介紹。據海關統計,今年上半年,兩岸間接貿易總額為一百四十點三七億美元,同比增長百分之卅一點七,其中大陸對台出口廿四點一四億美元,同比增長百分之卅六點四,自台灣進口一百一十六點二四億美元,同比增長百分之三十點八。上半年,大陸新批准台商投資項目一千三百九十九個,同比增長百分之十三點六五,合同台資額十九點九二億美元,同比增長百分之卅一點二九,實際使用台資十點三億美元,同比下降百分之十六點九五。在人員往來方面,上半年台灣同胞來大陸旅遊、探親和進行交流、商務活動的達一百卅七點八萬人次,同比增長百分之廿九點一五,大陸同胞赴台為五點零六萬人次。
兩岸貿易總額逾千七億
下面介紹今年上半年的情況,各位可能想了解一下兩岸的經貿和人員交流的一個總體的累計的情況,我也向各位作一個通報。截至今年上半年,兩岸的間接貿易總額達到一千七百四十四點三三億美元,其中大陸對台灣出口二百八十四點一二億美元,從台灣進口一千四百六十點一億美元,從這個數字可以知道,台灣從兩岸的間接貿易得到的順差是一千一百六十億美元。現在在大陸投資的台資企業累計達到四萬五千三百五十三個,合同投資額達到四百五十七點五六億美元,實際利用二百四十八點九億美元。
我們願意同堅持一個中國原則、主張發展兩岸關係的台灣各黨派、團體和各界人士加強接觸與交往,增進共識,希望兩岸各界人士共同為改善和發展兩岸關係、推進祖國和平統一進程作出努力。
我們堅持一個中國原則的立場是一貫的、明確的。我們主張,世界上只有一個中國,大陸和台灣同屬於一個中國,中國的主權和領土完整不容分割。當前兩岸關係中最關鍵的問題,是堅持一個中國原則還是要將台灣從中國分割出去的問題。
台灣當局領導人迄今沒有接受一個中國原則,否定、歪曲、迴避海協與海基會一九九二年達成的「海峽兩岸均堅持一個中國原則」的共識。他近期的一些言論,特別是宣稱「統一不是台灣唯一選項」、「台灣是個主權獨立的國家」,實質是堅持「台獨」的分裂主張,這是非常危險的,不能不引起包括台灣同胞在內的全中國人民的高度警惕。
「台獨」沒存在的合理性
記者:李遠哲在九月初的台灣的跨黨派小組裡面講話,請問大陸方面怎麼去解讀李遠哲的講話?如果大陸方面覺得他的講話有善意,而且李遠哲願意來大陸,大陸是否可以邀請他來訪?
張銘清:我首先需要說明的是,我們不了解台灣的兩岸跨黨派小組究竟是一個什麼組織,因此對這個小組的活動沒有評論的興趣。必須說明的是,任何人為「台獨」和分裂勢力開脫,我們都是不能同意的。有人說,台獨的產生是由於這方面那方面的原因,我們認為,「台獨」根本沒有存在的合理性,所以也就無所謂存在的根據;同時,兩岸關係的問題是統一和獨立鬥爭,而絕不是所謂的自由民主之爭或是兩岸社會制度問題。
記者:台灣有一小撮人提出要成立一個「台灣共和國臨時政府」,請問對此有何評價?
張銘清:我們認為,台灣的建國黨是一個極端的「台獨」組織,它進行分裂國家的活動,最近的一個表現就是成立所謂「台灣國臨時政府」,我們堅決反對這種分裂醜劇,這種活動是不得人心的,即使在台灣也是非常孤立的;但是,我們有必要看一看台灣當局對這個所謂的「台灣國政府」採取什麼態度。
記者:最近,台灣的親民黨發表了對目前兩岸關係的看法的政策性的說明書,請問對此做何評論?
張銘清:台灣的親民黨最近發表了關於兩岸關係政策的一個文件,我們注意到,這個文件是認同一九九二年海協和海基會關於「海峽兩岸均堅持一個中國」的共識的,是反對分裂、反對「兩國論」的,這個我們是贊成的。當然,這個文件中有一些提法和主張我們並不盡同意,這是正常的。我們的立場一貫是,只要認同一個中國的原則,都可以進行接觸,不管它是什麼黨派、什麼團體、什麼個人。
不跟堅持「台獨」政黨接觸
記者:您剛才再度提到,北京願意和台灣各個黨派只要是支持「一個中國」原則的人士交往,民進黨目前還沒有承認一個中國原則。但是台灣方面有消息說,民進黨同中共中央辦公廳已經建立了一個密室的管道,為此我們想求證,這個管道是不是已經真的建立了?是不是真的有這個密室管道存在的必要?
張銘清:只要台灣的民進黨不修改「台獨」黨綱,我們就不會與民進黨有任何的接觸和對話,包括堅持「台獨」立場的人,也同樣不會跟他接觸。
記者:您剛才提到,台灣和大陸都屬於一個中國,在台灣已經第二次選出領導人之後,台灣島內已經有一種本土意識漸漸形成,這增加了在兩岸關係問題處理上的難度,請問兩岸什麼時候心平氣和坐下來談?大陸方面能否接受「一個民主的中國」這樣的說法?
張銘清:關於兩岸什麼時候能夠坐下來談,今年五月二十日中台辦、國台辦授權發表的聲明已經說得非常清楚了,只要台灣當局明確承諾不搞「兩國論」,明確承諾回到一九九二年兩會關於「海峽兩岸均堅持一個中國」的共識上來,就立即可以開始接觸和談判。至於你所提的民主的問題,我剛才已經說過,兩岸問題是統獨之爭,而絕不是所謂的民主和自由之爭。
對台領導人繼續觀察
記者:請問「聽其言、觀其行」是否已經有了結論?或者是「聽」有了結論,或者是「聽」和「觀」都有了結論?如果還沒有結論,那什麼時候會有結論?
張銘清:我們在三月十八日台辦的聲明中表示,對台灣當局的領導人,我們要「聽其言,觀其行」,他要把兩岸關係引向何方,我們拭目以待。從他上台一百天的觀察來看,他並沒有向一個中國的方向走,而是向「台獨」和分裂的方向走。這樣的觀察應該從他目前的表現和一貫的為人看,因為這個人是一個多變的人,經常變化,八月十八日台灣的一家媒體用一個表格說明他在重大政策上有七個變化,正是因為這種變化,我們不能看他一時一事,還要繼續進行觀察,只要他在台上,我們還要繼續「聽其言,觀其行。」
記者:您剛才提到,只要台灣的領導人明確承諾不搞「兩國論」,重提「九二共識」,兩岸立刻可以進行談判;您剛才也提到,只要台灣領導人在台上,還要繼續「聽其言、觀其行」,如果台灣領導人明確不搞「兩國論」,重提「九二共識」,大陸方面是否相信他的話?
張銘清:這兩個明確承諾是一個非常重要的條件,當然我們還要看他的行動,兩個明確承諾是重要前提,只要有這兩個明確承諾,我們就可以開始和他接觸,至於時間,就要視他承諾的情況而定。
兩岸新聞交流不平等
記者:請問對兩岸媒體常駐問題的立場與看法以及目前所推進的步驟的具體表現?
張銘清:我很高興回答這位先生的問題,作為台辦新聞局的一個工作人員,這麼多年來我一直積極地推動兩岸新聞記者的常駐。現在台灣有好幾個媒體在大陸實際的常駐已經有好幾年了,而目前大陸卻沒有一家媒體的一個人在台灣實際常駐,這就是說,兩岸的新聞交流處於一種不平等的狀態。其二,兩岸在推進新聞交流,特別是在審批記者的程序方面也有非常大的反差。大陸審批台灣記者,一般是幾天時間,而台灣審批大陸記者到台灣採訪的程序一般都是一個多月。舉一個實際例子,去年台灣「九‧二一」地震之後,中央電視台的記者提出到台灣採訪,結果五十天之後才被批准,這談何新聞的時效性;與此相反,我們對台灣媒體申請到大陸採訪,特事特辦,急事急辦,本人就曾處理一個當天批准當天採訪的例子。張北地震的時候,一天晚上深夜,聯合報的記者告訴我他要到張北採訪,我告訴他,先去採訪,手續可以後補,並告知河北台辦和張家口台辦的人做接待工作。兩岸新聞交流之所以處於一個不平等的狀況,常駐之所以沒有推進,主要的障礙是在台灣方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