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記錄帳戶
檢索 | 新用戶 | 忘記密碼 | 加入最愛 | 簡體 
2000年10月16日 星期一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 評論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2000-10-16] 諾貝爾文學獎與讀者

郭 應

 法籍華裔作家高行健獲今年諾貝爾文學獎,成為諾貝爾文學獎設立百年來首位獲得此項殊榮的華人作家。

 諾貝爾文學獎雖被視為世界最高文學獎項,但盛名之下,其實難副。首先,諾貝爾文學獎具有強烈的「歐洲中心主義」傾向,從一九○○年到二○○○年,文學獎得主共九十七人,其中歐美作家多達七十一人,佔四分之三,亞洲裔作家連上高行健在內,僅有四人。這種「歐洲中心主義」,使諾獎的世界性、民族性、代表性大打折扣。

 即使是歐美作家,諾獎得主亦並非代表了一流水平,例如描寫中國農村生活的三十年代美國作家賽珍珠,對中國當時農村生活體驗極為膚淺,文學表現技巧又極為平庸,但居然榜上有名。相比起來,早在五四時期就以紹興農村生活為背景進行創作的魯迅,其《阿Q正傳》、《祝福》等堪稱世界文學寶庫中的瑰寶,卻無緣獲得諾獎。還有以湘西農村生活為題材創作了《邊城》等多部小說的沈從文,通過描繪中國大家族衰敗而透露時代蛻變的巴金,其他還有郁達夫、茅盾、張愛玲、蕭紅、艾青等,其創作深度和藝術水平,比起很多諾獎得主來,亦毫不遜色,但亦與諾獎無緣。

 高行健的創作,嚴格地說可歸為中國當代作家的範疇。筆者對中國當代文學比較喜歡,亦讀過不少作品。以筆者感覺,就藝術性來說,高行健在中國當代作家中,只屬於二、三流作家,比他優秀的作家,大有人在。但諾貝爾文學獎評選者為何獨青睞於他?當然筆者不好揣測,不過聯想起前蘇聯作家來,得獎者亦多為「流亡作家」如索爾仁尼琴等(當然蘇聯早期流亡於巴黎的蒲寧獲獎當之無楚^,是否一貫有政治因素滲於其中,亦令人深思。

 不過,高行健都能獲諾貝爾文學獎,更加證明中國文學在世界上的應有地位。中國具有五千年文明,自古以來文學佳作迭出。毛澤東曾強調,中國有四大發明和一部《紅樓夢》,筆者個人觀點,亦認為至今世界上沒有任何一部文學作品能夠在思想深度和藝術造詣方面超越《紅樓夢》的。以中國當代文學而言,高行健只是眾多作家中的一員,他獲獎的《靈山》等作品,撇除受評審者欣賞的政治性因素之外,其實在思想上、技巧上亦繼承了中國文化中的豐富養料。

 筆者同意台灣作家柏楊的觀點,即中國文學其實是很豐富優美的,未來如能將更多的好作品翻譯成英文或其他文字,相信能讓更多國際人士欣賞到中國藝術文學之美。

 更重要的,作家不是為了獲獎而寫作,而是為讀者而寫作。作為中國作家或華裔作家,這種使命感更不能忽略。中國文學大師巴金說:「寫作首先是為自己的讀者,為中國人服務,而中國人需要的不一定是瑞典人需要的。」筆者亦讀過高行健的部分作品,感覺比較前衛,藝術魅力則一般。選之前文學界並不看好高行健,即使他自己獲獎之後,也稱「十分出乎意外」,這當然非常具諷刺意味。

 其實,對文學作品價值最權威的評審者,應屬於廣大讀者。高行健的作品在國內外讀者均不多,屬「小眾」範圍,得獎當可聊備一格。當然,真正有價值有地位的文學作品,就像魯迅、巴金、沈從文等大師的作品一樣,壓根兒不是為獲獎而寫的,而是為中國人民而寫的。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往上】 【下一條】 【關閉】
評論

新聞專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