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記錄帳戶
檢索 | 新用戶 | 忘記密碼 | 加入最愛 | 簡體 
2000年11月8日 星期三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 評論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2000-11-08] 港人把香港管得比英人強

李蔚祥

 全國政協主席李瑞環來港考察訪問時發表的講話指出,香港今天的成就,充分證明鄧小平先生關於「香港人能治理好香港」的論斷是英明的,全國人民盼望著港人把香港管得比英國人強。

 某報社論認為:「這句包含民族情懷的『金句』,凡是中國人,相信不但不會反對,甚至可謂有點感動。香港人大部分都是中國人,自然照單全收。」的確,「港人把香港管得比英國人強」,這句「金句」飽含著崇高的民族情懷,正如李瑞環指出,收回香港,是彪炳史冊的大事;管理好香港,事關中華民族的形象。所以,港人能夠管好香港並比英人管得好,既是歷史賦予港人的重要使命,也是港人當家作主的責任感與致力振興中華的民族感情的表現。

 而且,香港回歸三年來的事實,亦雄辯地證明了「港人把香港管得比英國人強」。但某報社論卻認為,「感動歸感動」,「談何管得比英國人強」,並例舉所謂「三大支柱」,謂「特區政府三年來這三大支柱瀕臨瓦解」云云。這種結論,似純從主觀臆斷出發,與事實不符。

 某報所謂「三大支柱」,是指自由經濟、文官制度和法治精神。社論作者所指這「三大支柱」瀕臨瓦解的依據和觀點,值得質疑。

 某報社論稱:「自由經濟隨著『千億入市事件』已可謂『打爛齋缽』,正所謂『一件污,兩件穢』,實在很難令人相信政府所謂的『下不為例』。」

 這種觀點根本站不住腳,恰恰與此相反,美國傳統基金會最近連續七年將香港評為全球最自由經濟地區,該基金會肯定「一國兩制」在香港運作成央A其資本主義自由經濟運作沒有改變,這包括低稅制、法律制度、司法獨立、自由外匯、自由港運作、公平交易、市場穩定、廉潔政府、自由通訊、政府不干預市場等因素仍然成市O留下來,而且居於世界首位,比美、英的經濟自由還要充分。至於所謂「千億入市事件」,正如董特首上周二在倫敦港貿發局周年晚宴致詞時指出:「我們介入金融市場,以求保護香港的體制,使其不受損害。當時,我們的入市行動備受非議。時至今天,國際間已廣泛認同我們的決定。」

 事實的確如此,例如每年均調查全球經濟自由指數的美國傳統基金會及美國研究院,九八年時曾因不滿香港政府入市穩定市場而威脅九九年可能將香港降級,以新加坡取代,但最終去年與今年的冠亞兩席並未改變。

 可見,香港特區的經濟自由比美、英還要充分,這充分證明在港人治港下,香港的自由經濟比英治時代又有發展,而特區政府果斷入市擊退炒家,已廣泛獲國際認同。筆者認為,英治時代未必能作出如此果斷英明的決策。某報社論作者下筆之前,應廣泛接納訊息,不應閉目塞聰,堅持一己偏狹過時的觀點。

 某報社論又稱:「法治精神亦因『胡仙事件』、『釋法風波』等『特例』頻出,而顯得渙散。」

 應該指出的是,律政司作出不起訴胡仙的決定,恰恰體現了法治精神,按基本法規定,律政司主管刑事檢察工作,不受任何干涉。律政司是在獨立地考慮了所有情況之下,作出這一決定的,而若屈從於某些政客的壓力和干涉而不能獨立作出決定,倒是會使法治「顯得渙散」。至於「釋法風波」,更是香港特區在新憲制下鞏固法治的具有積極深遠影響的事件,人大釋法不僅化解了迫在眉睫的百萬移民壓境的危機,而且確立了特區新的憲制秩序,這本身就體現了法治精神。社論作者以「胡仙事件」和「釋法風波」指特區法治渙散,完全顛倒了是非。

 社論作者還稱:「至於文官制度,甚至會被勢在必行的『司局級官員問責制』弄得手足無措、進退失據。」

 這種說法亦不符事實。香港回歸後,港人當家作主,對特區政府期望殷切,要求高度問責,而行政長官在第四份施政報告中作出積極回應,表示會就建立主要官員問責制度進行深入研究。目前,研究結果還未公布,且司局級官員對此大都採支持和認同態度,怎可說是弄得手足無措、進退失據?事實上,回歸三年來,香港的文官制度在基本法下得以延續,特區政府並就公務員體制推行旨在清除積弊的改革,這亦是為了更加鞏固和發揮文官制度的效率和廉潔性。

 綜上所述,從「三大支柱」在回歸後更加鞏固和健全來看,特區政府的管治確實比港英政府的管治更好和更強。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往上】 【下一條】 【關閉】
評論

新聞專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