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記錄帳戶
檢索 | 新用戶 | 忘記密碼 | 加入最愛 | 簡體 
2000年12月1日 星期五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 娛樂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2000-12-01] 夢拾紅梅古今中外融合

放大圖片

 《夢拾紅梅》綵排時,看這鏡頭,也真有點古今的組合呢。

 最近在香港演藝評論家協會(IATC)主辦的一個名為「古今藝術融合」的研討會上,作曲家羅永暉表示,現代藝術的一個特點是「不確定性」;這個「不確定性」的特質,大概亦可用來說明由他參與創作音樂,稱為香港歌劇的《夢拾紅梅》的特點所在。

捷克小說結合中國戲曲

 《夢拾紅梅》由十一月二十九日開始,在香港文化中心劇場,一連演出五場,是「千禧頌」藝術節的重點節目。音樂在歌劇中往往擔任著重要和主動的角色,事實上,羅永暉亦花了差不多長達半年的時間來創作《夢拾紅梅》的音樂。為此,他對這個製作亦表現得極為重視;不過,他表示,創作這個歌劇的音樂和他創作其他作品卻很不一樣。

 原因是《夢拾紅梅》的故事本身,融合了古今中外的元素;故事藉著捷克作家昆德拉(KUNDERA)的小說《不朽》中的女主角AGNES,進入唐滌生的戲曲《再世紅梅記》的感情世界,以AGNES這位現代女性,在決定離開丈夫前一個晚上的心路歷程,將《再世紅梅記》中的慧娘、昭容、裴禹置於今日的香港,以現代的角度去剖析三人的感情世界;而擔任導演和佈景設計的何應豐則表示,這個歌劇說是八場戲,不如說是八幅「穿梭時空解剖當下女人和男人內心深處矛矛盾盾的意象圖畫」,也就是說,這其實是一個借古說今的製作。

意識流音樂和完全劇場

 怎樣用音樂去表達這個歌劇故事呢?羅永暉這樣說:「我採用了中西樂器,分佈於四個角落,但只採用局部角色,追求相互呼應效果。我有意地削弱音樂感,也缺乏整體音樂的主導性;個別樂器會自言自語,有點意識流的效果,以配合並無具體情節的故事。至於所唱歌曲,並沒有西方歌劇的詠嘆調,也沒有合唱,更多的會是中國戲曲的拉腔,讓歌唱者有很大的發揮空間。音樂的風格則較為中庸,音樂本身不是有太大的實驗性,音樂可以辨認出來,但較為靜態、內斂和含蓄。音樂本身亦無太強的高潮,主導性不強,留有較大的空間,可供劇場發揮,音樂的趣味在於配合劇場。其實這只是第一層的音樂,火花不夠,一板一眼的;第二層音樂是自由板,由指揮發揮。我強調兩層音樂,原因是導演可視情況來加加減減。」

 身為導演的何應豐,年來致力將「完全劇場」觀念帶入香港劇場,「完全劇場」(TOTAL THEATRE)的概念是強調動用舞台上的各種各樣的藝術元素,將劇場意象呈現出來,作為傳統劇場中主要元素的文字和語言,在「完全劇場」中便只是眾多藝術元素中的一元,各種元素在舞台上都可以發揮重要影響,不同元素可撞擊出不同的火花,能開拓出不同的空間。明顯地,音樂在「完全劇場」中的地位的重要性,便和在傳統歌劇中很不一樣了,難怪羅永暉的創作考慮也不一樣了。

以更開放的心懷來觀賞

 香港觀眾對何應豐的過往的「完全劇場」作品的反應,可說頗為兩極化,有不少人士至今仍無法接受他的「完全劇場」作品。這其實是不難明白的,因為「完全劇場」的創作過程已拋開了傳統的創作習慣,甚至觀眾很多時亦是創作者,亦是劇場中的一部分,也就是說,「完全劇場」最後呈現出來的往往亦是「不確定性」的成果;而最吸引人的,其實也就是這種在進入劇場前,根本不易聯想得到會是怎樣子的「不確定性」的成果。

 怎樣去看這種「不確定性」的製作呢?這既然是拋開了傳統的創作習慣搞出來的東西,那麼,我們亦應該拋開傳統的觀賞習慣,以一個更開放的心懷來觀賞。何應豐說:「觀眾應該自己要求自己,替自己開拓新的思維空間。」或部A只有這樣子,觀眾才能進入《不朽》的《再世紅梅記》融合出來的香港歌劇《夢拾紅梅》的「夢」中了!

周凡夫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往上】 【下一條】 【關閉】
娛樂

新聞專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