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記錄帳戶
檢索 | 新用戶 | 忘記密碼 | 加入最愛 | 簡體 
2000年12月5日 星期二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 評論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2000-12-05] 揭穿所謂「民主告急」的謊言

高 山

 這次港島區補選已進入最後一周倒計時,由民主黨與某大狀合力炮製的所謂「民主告急」的謊言與騙局,亦愈演愈烈和愈表演愈拙劣,有必要加以揭穿。

 民主黨與某大狀共同編造的「民主告急」的謊言與騙局,分為幾個層面,而且層層相關,這可見他們機關算盡欲欺騙選民的用心。

欺世盜名 喬裝打扮

 這個謊言和騙局的第一個層次,是欺世盜名,把自己「塑造」成「民主」的化身。但是,無論是民主黨、某大狀,或是他們的同伙,根本沒有資格自稱為「民主」的化身。正如本版作者郁然先生昨日發表的《「左派」與「民主派」之分不科學》一文中指出:「自稱『民主派』的,並不一定真正擁護民主;不屬『民主派』者,亦非不主張民主。有的『著名的民主派』,其實非常獨裁;有的『民主派』的批評者,卻是竭誠擁護民主的人。可見,『民主派』的含義,既籠統又含糊,這個詞不宜輕率使用,以免誤導他人。」事實確實如此,無論是民主黨或某大狀,雖然自封為「民主派」並在這次補選中編造「民主告急」謊言,但他們並不真正擁護民主,而且還非常獨裁。例如民主黨在回歸前是殖民獨裁統治的擁護者,那時他們絕沒有要求過港人治港的真正民主。民主黨主席李大狀在回歸前竭力反對英國政府將香港交回中國,主張「香港再做三百年殖民地」,為此,他竭力支持彭定康企圖延續殖民統治影響力的政改方案,並公然向這位獨裁港督獻計說:「如果立法局不通過政改方案,港督應解散立法局。」當時輿論就猛烈抨擊民主黨是「假民主、真獨裁」,是「為殖民獨裁政治獻媚」。回歸後,民主黨在釵h重大事件上悖逆民意,獨斷獨行,例如反對人大釋法、煽動居港權人士衝擊社會安定甚至釀致入境處縱火慘案、反對內地打擊張子強犯罪集團等嚴重跨境罪行、攻擊和挑戰公安法,等等,民主黨在這些重大事件上不僅不民主,而且非常獨裁,極其頑固地與民意對著幹。這次民主黨「欽點」(這本身就違反民主)參選的某大狀,在上述重大事件上,恰恰與民主黨「假民主、真獨裁」的做法如出一轍。某大狀為此辯稱:「我無衝擊過政府大樓,又無剃頭,又無放火燒車胎!」但這種詭辯不值一駁。某大狀擔任大律師公會主席期間,頑固反對人大釋法,並參加所謂抗議釋法的「黑服白花」示威鬧劇,受到逾居者夾道歡迎。而正是這些做法,誤導和煽動了爭取居港權人士衝擊政府大樓甚至縱火殺人。有候選人就指她當日反對人大釋法,罔顧新移民湧入對本港的影響,更指她此舉會導致香港「陸沉」。這些做法及釀致的嚴重後果,根本與民意背道而馳,徹底背叛了民主精神。但是,這種反對真正民主的人,卻要化裝打扮成「民主」化身,並企圖以此化身迷惑欺騙選民。

「喊冤叫急」 轉移視線

 所謂「民主告急」謊言和騙局的第二個層面,是純粹詐騙選票的伎倆。某大狀「空降」參選後,民主黨及其同伙為她製作的宣傳街板一開始就寫上「選情告急」幾個大字,這種騙術十分拙劣,因為某大狀一向高高在上,脫離市民,毫無服務地區政績,此番「空降」下來,選民當然普遍對她冷淡,這是十分正常的事情,根本無什麼「急」可「告」。但某大狀的街板刻意標出「選情告急」,是露骨的轉移視線手法,即轉移選民對某大狀完全缺乏政績而突然「空降」的視線,並把視線集中到某大狀「被選民忽視」的「問題」上。這種轉移視線的騙術之所以拙劣,還在於把某大狀本身因匱缺政績而不受歡迎的責任,推卸到選民頭上來——這種騙子「喊冤叫急」的手法,在社會上比比皆是,想不到民主黨和某大狀也會偷這種「屎橋」。

 民主黨「欽點」某大狀和為她編造「選情告急、民主共振」的騙術,而且為配合此騙術,民主黨「親自」為某大狀做「民意調查」,十一月中第一輪「民調」,民主黨說某大狀支持率為百分之十八,上周的第二輪「民調」,民主黨則說某大狀的選民支持率明顯上升,達百分之四十七云云。民主黨親自操作的此類「民調」,瞼X一副煞有介事的樣子,竭力要「證明」某大狀在「選情告急」下支持度「果然」上升了,同時也「證明」選民支持「民主共振」。

 民主黨和某大狀一邊「喊冤叫急」,一邊用「民調」配合,自以為天衣無縫,可誆盡天下人,這似乎太侮辱選民智慧了。

互相利用 「名獨實黨」

 所謂「民主告急」謊言和騙局的第三個層面,是民主黨與某大狀互相利用,「揚長避短」。某大狀以「獨立候選人」姿態出現,是要避民主黨在政治路線上反中亂港惹市民反感之短,但又要用民主黨的政黨組織拉票力量。這就出現了某大狀一邊聲稱「獨立」,而民主黨一邊從「欽點」到製造謊言騙術,再到做街板和出面拉票,其高層皆傾巢而出,就可見這是一場「名獨(獨立)實黨(民主黨)」的騙局。

 從上述三個層面,可見民主黨與某大狀的所謂「民主告急」,是徹頭徹尾的謊言與騙局。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往上】 【下一條】 【關閉】
評論

新聞專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