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1-09-04] 物有所值:一九四八年的股市行情表放大圖片
鄭寶鴻
一八六三年,香港通過「有限公司註冊」的條例,第一間註冊的為「香港黃埔船塢有限公司」。此後,不少公司的股票,便在「股市」進行買賣。
早期的「股市」,位於皇后大道中與畢打街之間郵政局(現華人行)門口的街角,只是一班經紀聚在一起進行交易,當時,並無「上市」及「掛牌」等手續,熱門的股票,為輪船、燕梳(保險)、地產及銀行(包括上海匯理(豐)、渣打、有利等)。在一八七四年,匯理銀行宣布不派息而成為新聞。
一八九一年,當局為了整頓股市,飭令各經紀組成一間「香港股票經紀會」,(二次大戰後,改名為「香港證券交易所HONG KONG STOCK EXCHANGE,LTD」)從此,股市交易由過往的「打游擊」式而趨於正規化。
到了一九七○年代,證券交易所由一間變為四間,一九八六年又合併為一間,即現時的「香港聯合交易所」。
刊出的這張一九四八年「香港證券交易所」行情表當中,可發現不少有趣的資料。
背後為經紀名單,只有五十五名,且大部分為外籍人士,怪不得在當時買賣股票為上流社會的玩意。
上市公司類別以「銀行」為首要,當中有匯豐、渣打、有利等。次為「保險類」,有於仁及旗昌等。航業類當中有百年老店的「德忌利士」及「印華輪船」。「倉塢類」當中現時只餘「九龍倉」、聯益及均益倉均為黃埔船塢所收購,而黃埔後來組成「和記黃埔」。「地產酒店類」中的大酒店、信託(新亞置業)、華人置業等現仍存在。「公用類」當中,目前只餘「港燈」及「九燈」。「實業」及「商店」類中大部分公司已取消掛牌,四大公司中的「中華」及「大新百貨」已結束營業近三十年了。
這張行情表的購入價為二百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