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檢索 | 新用戶 | 忘記密碼 | 加入最愛 | | 簡體 
2001年10月11日 星期四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 評論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2001-10-11] 粵港合作建新港

 對於兩地基建合作,香港必須作深入與超前的構思來確認最佳的分工模式。合作也要配合香港中介服務的升級換代和提高增值。香港著重開拓新的中介領域,中介功能的不斷發展是香港持續繁榮的重要支柱……

■趙令彬 匯豐銀行(中國)研究經理

 萬眾期待的施政報告昨日發表了。由於香港面臨嚴重的經濟困難,各界對施政報告在紓解民困、振興經濟方面抱有很高的期望。實事求是地說,施政報告不可能令所有的人都滿意,不同階層的人士對施政報告有不同的評價是可以理解的。但問題的關鍵在於,特區政府是否努力紓解民困,使最困難的人士得到必要的幫助;特區政府是否為香港的經濟發展定出正確的方向,並為此採取有力的措施。社會各界可以在這方面尋求共識。

 政府紓解民困方面的措施主要有:增創三萬多職位;寬減差餉,每戶的上限為二千元,政府減少收入約五十億;將今年和明年兩個課稅年度的居所貸款利息扣除額上限,提高至每年十五萬元;動用十九億元成立四個中小企業基金;撥款三億元成立「社區投資共享基金」等。我們在判斷政府的措施是否足夠的時候,我們不能離開政府本身所面對的財政困難。

 嚴峻的經濟境況,將導致本年度空前的財政赤字。據介紹,政府原先預計的賣地收入為二百八十億元,到現在為止只有約二十億元;外匯基金投資原來預先有三百五十億元的收益,實際情況是可能不到此數一半;準備安排地鐵上市的收入是一百五十億,現在也可能沒有了;今年的印花稅、薪俸稅、利得稅都會大幅減少。粗略一算,政府今年的財政赤字最少也在五百億以上。這是香港歷史上最高的赤字。同時,這一次的經濟困難可能持續二、三年甚至更長的時間。香港現有的財政儲備既要用來應付較長時間的經濟困難,還要為經濟的復甦和振興創造條件,不可只顧今年隨意大開水喉。政府在背負巨大財政赤字的情況下,額外撥出一百多億紓解民困,顯示政府下了很大決心,盡了最大努力。

 事實上,政府是盡力確保最有需要的人得到了必要的幫助。政府為最困難的人提供最基本的生活安全網。據統計,政府本年度在公營房屋、醫療和社會福利三方面的總開支,高達一千零三十三億。而施政報告提出的臨時措施,也使經濟困難的人士感受到政府的關心。

 「派錢」只能紓緩痛苦,並不能解除困境。解決經濟困境最根本的辦法是振興經濟。香港社會瀰漫著悲觀情緒,人們在經濟發展方面缺乏方向感。施政報告為香港未來經濟發展確定了清晰的路向:向高增值發展,提供高增值服務。

 眾所周知,香港的生活指數高,生產成本也高。我們要想不降低生活水平,除了走高增值的道路別無選擇。特區政府看準這一方向,並為達至目標採取有力措施:增加教育投資,資助在職培訓;動用六千億推進大規模的基礎建設,強化香港的硬件設施;根據經濟轉型的需要,加強軟件設施,改善營商環境;投資二十億元在新機場建立新的展覽中心;成立物業發展督導委員會及物流發展局;促進發展香港作為主要國際運輸和物流樞紐的角色;設立基金促進專業服務在本港的發展;為內地人士來港旅遊、經商提供各種方便;加快粵港大型交通設施的銜接;特區政府以積極進取的態度,推動香港與珠江三角洲的經濟合作,達至互惠互利「雙贏」局面,等等。

 解決經濟困難,最重要的是明確的方向,有力的措施,自己的努力。現在,方向和主要措施都有了,香港人自己如何做是問題的關鍵。行政長官董建華在施政報告中說得好:「以香港人的才智、堅毅和應變能力,一定能夠克服前進路上的困難,向光輝的前景邁進!」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往上】 【下一條】 【關閉】
評論

新聞專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