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檢索 | 新用戶 | 忘記密碼 | 加入最愛 | | 簡體 
2001年10月12日 星期五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 評論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2001-10-12] 既回應市民期望 又推動經濟轉型

 特首今年的施政報告,回應了市民對紓緩失業的最大期望,並指明了香港提供高增值服務的前進方向,體現了長短兼顧,與時俱進的施政精神……

■吳士樑 香港政治經濟文化學會常務副理事長

 香港經濟全面轉型,全球經濟停滯不前,再加上美國遭恐怖襲擊的影響,香港面臨開埠以來前所未見的一次危機,需要應付一段較長的經濟困難時期,並且只能從實現經濟轉型、走高增值道路、加強與祖國內地全面合作這一大方向去取得根本解決。但就眼前而言,在經濟持續低迷與失業率不斷上升,尤其是失業問題已蔓延至中產階層的情況下,解決就業和失業問題已超越刺激經濟的問題成為今年市民對施政報告最大的期望。

紓緩失業 回應市民最大期望

 特區政府對嚴峻的形勢作出了敏銳的反應,特首在施政報告中表示,政府會短期內在數個範疇創造三萬多個就業機會,將把職業培訓和再培訓工作做得更好,政府給予職業訓練局每年撥款二十二億元,並由今個財政年度起,政府向僱員再培訓局每年提供四億元撥款。但就業機會畢竟要由私營企業創造,董特首表示將設立總承擔額達十九億元的基金,為中小型企業提供資助,估計受惠企業超過十萬家。在香港經濟中佔有舉足輕重地位的中小企業能夠避免在經濟不景氣中被淘汰,並且提升競爭力,無疑將大大有助於減低本港失業率,增加新的就業機會,這對低下階層亦更為有利。

 利用有限財政資源,團結社會各階層走出危機,無疑是考驗特區政府紓解民困、化危為機的智慧和領導能力。眾所周知,當前經濟環境差是世界性趨勢,特區政府雖然有數千億元的儲備,但不可能「開倉派米」全數拿出來花掉。施政報告推出長、短期刺激經濟措施,包括政府及兩間鐵路公司未來十五年將落實總額達六千億元的基礎建設,同時也提出了一些令市民得益的短期紓困措施,例如明年差餉寬減和今明兩年居所貸款稅務寬減,以及支援社會弱勢社群等。

明確方向 完成經濟轉型

 行政長官董建華自上任以來就明確指出,香港需要和內地,特別是珠江三角洲加強經濟聯繫,他也一直在推動這件事情。在這次施政報告中,董特首表示,憑著香港擁有的一流運輸設施和交通網絡,加上珠江三角洲的強大生產能力,兩地結伴合作,可以發展成為連結內地與世界市場的物流業樞紐。同時,香港將會成立物流發展局。事實上,香港作為世界第一貨櫃港,近七成的貨櫃來自珠江三角洲,香港同珠三角整合,完全有條件成為世界物流中心。

中央支持 港人更須努力

 在現時全球經濟大氣候不佳的環境下,祖國內地卻是一枝獨秀,保持了經濟的快速增長,預計今年的經濟增長率可以達到百分之七。另外,中國在年底加入世貿,將為經濟增加新的活力。不容諱言,香港今後發展,很重要的是承接祖國內地經濟增長的動力。香港只有進一步加強與內地,特別是珠江三角洲的經濟交流與合作,抓住內地大發展的機會,才是擺脫困境的根本出路。

 「一國兩制」方針,讓香港可以得到國家支持,又可以讓香港充分發揮自己的特點。國家領導人一再表達了對香港的關心和支持,鼓勵港人要團結一致,全力以赴向前奔。特首在施政報告中強調,中央政府在堅持「一國兩制」的原則下積極與香港配合,切實回應了香港的需求。他說,中央政府對香港的大力支持,對我們今後經濟轉型和持續發展十分有利。

 香港經濟要盡快重回上升軌道,外圍經濟轉好是其中一個主要因素,更重要是內部要有凝聚力。環顧香港周邊國家和地區並加以比較,香港環境不是最壞的。朱鎔基總理最近講到,「中國經濟好,香港的經濟壞不了。」我們香港人沒有理由不看好香港的明天。施政報告已經公佈,現在需要本港社會各利益階層能夠摒除私利,凝聚共識,成為香港前進合力中的有效動力,一同支持特區政府鞏固實力、投資未來的有關政策與措施。只有專注經濟,才能充分發揮香港擁有的優勢和香港人可貴的特質。特首和港府繼續保持以民為本的施政理念,使與時俱進的施政方針和治港方案切實執行,再加上社會各界的全力配合,那麼就一定能夠建設起一個文明、富庶、安定、民主、充滿新生命力的香港。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往上】 【下一條】 【關閉】
評論

新聞專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