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1-11-24] 香港應把握中國東盟合作的新機遇
中國與東盟建立自由貿易區,可為香港擴展國際營銷中心的功能帶來新機遇,也是香港中介轉型的新動力,對此,香港應有敏銳的觸覺和迅捷的反應……
■趙令彬 匯豐銀行(中國)研究經理
最近中國與東盟達成建立自由貿易區協議,令雙方關係出現重大突破。從長遠看這將為東亞帶來政經新秩序,也令香港在中國入世後又面臨新一輪的機遇與挑戰。
中國東盟合作將優先在農業、信息、人力資源、相互投資及開發湄公河流域等五大領域實行,還推出了包括泛亞鐵路及昆明曼谷公路等一批具體項目。中國與東盟的經貿交往升溫將為香港帶來新商機,尤其值得注意的是:
(一)中國西南商機增多。中國加強與東盟合作,在各地區中首先獲益的是雲南。這裡將成為西部沿邊開放重點,在國際合作更趨活躍中,將孕育新商機。
(二)東盟商機增多。東盟在加強與中國合作後加快經濟轉型,以及合作項目的實施等都會帶來商機。同時,東盟將成為內地企業走出去的投資新熱點。本來內地投資集中於較落後的寮、柬、越、緬等國,但今年來新一浪投資已涵蓋泰、馬等地。若港商與內地企業合作開發東盟商機,結合本身的營銷及內地的生產等優勢,將可帶來更好業績。港商同樣可與東盟的華僑資本合作拓展業務,利用其熟絡當地情況的優勢來爭取佳績。
(三)有利港商優化投資布局。當內地與東盟經濟更趨融合時,將方便港商以東亞為整體來考慮佈置業務,充分利用各地優勢來提高效益,避免了要在「南下」東盟與「北上」內地之間作抉擇的矛盾。
從投資方向看,在中國與東盟優先合作的領域中有不少是港商優勢所在和善於經營的,如對信息產業及人力資源的開發香港有一定經驗,港商也可參與湄公河流域開發的基建及其他項目。港商憑其內地業務經驗可聯合內地企業承包有關的建設工程。此外,在為中國東盟合作項目提供國際貿易及融資服務上香港的機會更多。
香港參與中國東盟的合作是以其優勢為基礎。除作為國際商業、航運及金融中心外,香港對內地及東盟均有較深的了解和關係。如不少港商在東盟投資,而許多東盟商人亦利用香港與內地交往。故香港對促成與內地及東盟之間三角形合作關係實有良好條件。這樣不但為香港與內地的經貿關係增添新領域及新模式(如合作開拓海外業務),又可令中國東盟合作的成功更有保證,在推動中國對外開放中再建新功。香港也將由此為東亞新秩序的形成作出貢獻,可謂意義深遠。
另一方面,從長遠看也不能忽視中國東盟加強合作後會給香港帶來挑戰,主要有:
(一)中國東盟之間直接聯繫將不斷增加,因而削弱對香港的中介服務需求。隨國際交通日益發達,雲南將成為中國與東盟交往的新門戶。例如昆明可成為華北與東盟的航空中轉站,而跨國鐵路建成後中國西南地區的貨物可直接向東盟出口,或經東盟的印度洋港口轉到歐洲及中東等地。
(二)新加坡的中介地位上升。地理位置優越令新加坡可在中國東盟的加強合作中更充分發揮中介角色。特別是由湄公河流域開發形成的滇新經濟走廊更擴大了新加坡的腹地,而滇、新間在生物技術等高科技方面的合作也有不少潛力。
為更好地掌握機遇和應付挑戰,香港必須及早參與中國東盟的合作。為此香港要採取主動。廿年前中國開放之初港商因率先投資內地而獲益豐厚。但近年香港中介地位已漸被侵蝕,對內地發展動向的反應亦似有放緩。除在拓展內銷及繞道突破一些行業的進入禁制方面仍保持進取外,對協助內地「走出去」、發展高科技及加快西部開發等重要新戰略的推行均未能及早部署。如此下去將會機遇流失。例如九九年中央全力推動西部開發,香港未有積極反應,去年施政報告中對此亦只輕輕帶過,要到今年中才由曾蔭權帶隊西行,成為破冰之旅,結果反應良佳。現時香港又面臨中國東盟合作的新形勢,實應及早為謀。除工商界要加強考察外,政府也要盡快與中央及雲南等加強溝通,以利香港分享機遇。
總之,中國東盟加強合作可為香港擴展國際營銷中心功能帶來新機遇,也是香港中介轉型的新動力。但這要求本港對內地發展要有更敏銳的觸覺及更迅捷的反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