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1-11-30] 員工培訓需多方面配合
■區永東 中文大學心理學系助理教授 ■袁思敏 中文大學心理學系研究助理
隨著社會經濟轉型,市場對員工的要求也不斷提升。僱員為了增強競爭力,必須學習新技能裝備自己,所以終身學習已經成為社會的新趨勢。培訓計劃的重要性,從政府的政策上可見一斑。本年度港府決定撥備五十億元,資助持續教育和培訓項目,鼓勵社會人士終身學習;目的旨在提升本港的人力質素,可見政府對培訓計劃的重視。面對市場需求的壓力,究竟僱員會否把握終身學習的機會?而僱員對培訓的反應又怎樣呢?
香港中文大學心理學系工業及組織心理學科的學生,於本年一月份進行了一個關於本港僱員培訓的調查。「培訓」泛指員工曾參與或現正參與的:課程、講座、研討會、工作坊、在職培訓、自我進修等。是次研究共訪問了四百八十位年齡十五歲以上的在職人士。根據政府統計處二○○○年的資料,以行業類別、性別和年齡組別劃分的就業人數,按比例作抽樣調查,調查的訪問對象甚可代表本港的整體僱員。
結果發現,近四成半的僱員在訪問的半年間完全沒有參加過任何培訓活動,這可反映出大部分的港人在近期沒有接受培訓。根據美國勞工統計局於一九九五年五月至十月間的統計數字,美國人平均每月用四十四點五小時參加培訓,而本港僱員則用三十點六小時,對比美國本港少了三分一。此外,僱員也不願多用金錢於培訓上。結果指出,大約五成受訪者在過去六個月只用了少於六百元在培訓活動上,即是每個月少於一百元。但值得鼓舞的是,有接受培訓的員工都願意用時間參與培訓,大約有百分之三十六曾接受培訓的受訪者,每天會用超過一小時於培訓活動上;並且,有七成曾參加培訓的僱員是從來沒有或甚少缺席的。另外,結果亦顯示隨著過去工作年數和在現職公司的年資增加,僱員用在培訓的時間愈見減少,但在現職公司年資愈久的僱員,參加培訓的出席率卻較年資短的員工為高。
近年政府致力推行培訓計劃,但從上述結果反映出僱員對培訓的反應並不熱衷,因此了解員工不參與培訓活動背後的原因是不容忽視的。調查發現六成受訪者認為「工作太忙,未能抽空」是不參與培訓的主要原因。其實不少僱員的工作量的確繁重,平均每天工作超過八小時,故未能撥出時間是可以理解的。因此如果政府和機構可以向員工提出足夠資助或各種津貼,相信有助提高員工參與培訓的自願性。在新的財政年度,政府提高個人進修開支的扣稅額,將薪俸稅下個人進修開支的最高扣除額,由目前的三萬元增加至四萬元。可見政策方向正確,實在值得讚賞和相信有鼓勵作用。
培訓為僱員所帶來的裨益,對他們日後會否再願意參與培訓活動有著莫大的影響。調查顯示,有百分之三十六受訪者表示完成培訓後從未獲任何讚賞,而約五成受訪者則有時或很少被稱讚。還有,結果反映了一個更諷刺的現實,大約百分之四的受訪者竟表示參加培訓後遭受到批評。至於培訓後的薪酬調整,大約七成半受訪者稱薪金並沒有任何提升,而有百分之一受訪者更遭到減薪。完成培訓後,兩成受訪者表示工作表現與培訓前相若;但有三成半受訪者竟稱工作表現比培訓前還要差。
總括而言,是次研究發現許多機構實質上對員工培訓的支持未必足夠,甚至非常缺乏。在缺乏各種有利因素之下,僱員參與培訓自願性低落實是無可厚非。儘管目前研究發現受訪者感到培訓成效不大顯著,但培訓的成效並非一朝一夕可見;畢竟培訓對社會和個人的長遠發展影響更是值得重視。因此,想機構和個人有好的發展,僱主和僱員應盡量配合,讓員工得到更多接受培訓的機會,相信有助增強機構甚至本港的競爭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