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檢索 | 新用戶 | 忘記密碼 | 加入最愛 | 繁體 | 簡體 
要聞 內地 港聞 台灣 國際 評論
財經 地產 教育 副刊 娛樂 體育
專欄博客 獨家報道 即時新聞
網上調查 人物專訪 香港賽馬 網址導航
2001年12月1日 星期六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 副刊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2001-12-01] 也文也武:河口花錦鱔

韋基舜

 談及三水市美食,令人食指大動。近年來,頗多食家前往三水市品嚐美食,除了禾花雀外,還品嚐鱘龍。鱘龍本是長江流域特產,屬於國家頒令受保護動物。但三水市的鱘龍,為人工飼養的河產,不屬管制之列。三水市因西江、北江及綏江匯流境內,乃得名為「三水」,境內河產特別豐富,美不勝收。查實,三水市的河產,最為食家稱著的是河口花錦鱔,而非鱘龍。現今傳媒經常言及的「鱔稿」,與花錦鱔有關,但卻屬不雅之詞。上世紀所謂「鱔稿」,實質上是有酬新聞稿。那年代商業機構發報新聞稿,會附上酬金。編輯收得此酬金後,不能收歸己有,若退回給對方,令對方難以落台。

 當年,上環永樂街之「春園酒家」,每年秋冬,均以大木桶飼養活生生的花錦鱔,置於店前招徠。收到有酬新聞稿的編輯,便用這酬金宴請同事、行家往「春園酒家」食花錦鱔。由此,有酬新聞稿乃稱為「鱔稿」。現今,有些新入行的公關、傳媒,不悉「鱔稿」一詞的來源,發給報紙的新聞稿,稱作「鱔稿」,實屬不恭不雅。此外,廣東話俗語中,有「認頭」一語,也與花錦鱔相關。花錦鱔最貴重,最有價值的是鱔頭。由於花錦鱔鱔頭價值不菲,一個鱔頭已足抵整條鱔的價錢。因此,酒家在劏花錦鱔沽售前,必須找位殷客將鱔頭認購,才動手劏鱔,將鱔身分成一截截零售。若有殷客「認頭」,便封了蝕本門,放心在店前貼紅紙,上書「生劏大鱔」。

 今見有個別食肆將「鱔」寫為「𨭦」,此為錯別字。「𨭦(音善)」乃「蟺」字,今常言之蚯蚓,名為「曲蟺」。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往上】 【下一條】 【關閉】
副刊

新聞專題

更多
共和國成立60周年 
甲流肆虐全球 
龔如心遺產官司 
G20金融峰會 
兩岸關係新局 
陳水扁夫婦被判無期 
粵港合作新發展 
中國經濟回暖 
「鏹水彈」傷人案 
聚焦上海世博會 
MJ猝逝 
烏市騷亂 
莫拉克重創台灣 
鐵礦石談判風云 
緬甸果敢戰亂 
最新調查

 [查看結果]
焦點調查
中國政壇新星

第二屆全國網絡媒體山西行

文匯報屬下辦站

文匯報屬下公司

文匯海外版

 香港文匯報新媒體中心 版權所有 © 1997-2025 WENWEIPO.COM LIMITED. | 廣告 | 關於我們 | 交換鏈接 | 網站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