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檢索 | 新用戶 | 忘記密碼 | 加入最愛 | | 簡體 
2001年12月27日 星期四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 評論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2001-12-27] 開源節流 立足發展

 「開源」是涵蓋更大範圍的經濟概念,而不應只從開徵稅收上去理解。香港財政上消減赤字的根本出路,是振興本港經濟,將本港經濟融合於祖國內地龐大的經濟體系之中求得更好生存和更大發展……

■謝緯武 香港政治經濟學會會長

 政府原先估計本年度的財政赤字為三十億元,最新估計擴大了二十倍,達六百億元。這是本港有紀錄以來最高的財政赤字。

 「開源節流」不是近現代才有的概念,二千三百多年前荀子已在《富國》中提出並強調的了。《荀子•天論》更是斷言:「治本而節用,則天不能貧。」開源,確有需要。多年來,香港實行低稅率簡單稅制,稅基窄,稅種少,政府的龐大儲備在相當程度上是靠賣地收入獲得的。比如九七至九八年樓市尚未大幅下滑時,土地收入有六百三十六億元,佔政府總收入百分之廿二點六。但根據政府二○○一年至○二年度最新模擬概算顯示,本年度的土地收入約八十五億元,佔總收入百分之四點四。今昔土地收入差別如此之大,而開支有增無減,就不可能沒有巨大財政赤字了。財政赤字大也與稅種少、稅基窄分不開:比如佔今財政年度總收入百分之四十的利得稅、薪俸稅、個人入息課稅及物業稅,也只落在很少人身上。據九七/九八年度統計,利得稅收入的六成左右來自五百家法團,繳納薪俸稅最多的首十萬名納稅人的納稅款佔總薪俸稅收入的百分之五十四點八。

 有關稅基擴闊的新稅事宜諮詢委員會,建議港府開徵銷售稅和陸路離境稅。其估計若開徵百分之三的銷售稅,可為庫房帶來二百億元進賬,而開徵十八元陸路離境稅,每年可為庫房帶來九億元收入。有工會則建議,利得稅應以累進級別計算,該建議提出三個累進級別,認為需依較高稅率交稅的公司只佔數個百分點,而建議增加的稅率只有百分之零點五至一,影響不大。

入不敷支非短期現象

 筆者同意財政司司長梁錦松看法:目前政府「入不敷支」的情況相當嚴重,而且不是一個短期情況,但中長期是可以解決問題的。筆者以為,在當前經濟低迷,且有經濟衰退跡象,失業率高企,消費意欲低,市民生活艱辛,亟需吸引國際投資者和推進旅遊業之時,任何開設新稅、擴闊稅基以及增稅或變相增稅的做法,既違背民意,不利各階層市民團結,不利政府和市民和諧團結、共渡時艱,也對本港經濟盡早復甦、完成第三次經濟調整有害,不利於本港經濟與內地經濟盡早融合,不利於依靠當今世上「一枝獨秀」蓬勃向上的祖國大陸推動本港經濟開拓新局面。

 本港的財政政策(包括稅收政策)應當是積極全面的,腳踏實地而又高瞻遠矚的,而不是「頭痛醫頭,腳痛醫腳」的短視之策。要審時度勢,慮定而定,「時止則止,時行則行,動靜不失其時」(《易傳•艮卦》)。這種財政政策,不要為追求一時的收支平衡而顧此失彼或因小失大,而是立足於「治本」,立足於推動經濟復甦,立足於實現本港第三次經濟轉型以及發展本港經濟。

發展是硬道理

 香港經濟復甦、振興了,市民收入普遍地、持續地提高,整個消費市場就會活躍,開徵銷售稅才會水到渠成;地產市場也因對住宅有持續、穩定的需求而轉旺,政府賣地收入也因而持續增加,政府的利得稅、薪俸稅、物業稅、印花稅、差餉等等才可能「財源廣進」。所以,發展才是硬道理,才是解決財赤的根本出路。

 要發展,就要改革,就要革除舊觀念,對香港經濟發展的新形勢有新認識,就要對廣袤的內地循「一國兩制」的軌道持開放的觀念。最近,關於機場管理局就珠江三角洲五大機場合作的規劃設想,關於建立以香港為龍頭的珠江三角洲物流網規劃設想,關於粵港合建西部大通道的方案,關於深港共同開發邊境規劃的制訂,關於兩地建自由貿易區的探討等等,都將給香港經濟發展、改善財政收入帶來令人鼓舞的希望。

節流不可避免

 節流,也同樣是個緊迫的課題。梁錦松司長頭腦清醒地指出:在經濟不好時,增加政府收入有困難,所以會首先考慮削減公共開支。的確公共開支增長太快。九○至九一年度,經常公共開支是六百七十六億,今年則近二千二百億。政府收入的七成是公務員和資助機構僱員的薪酬及福利,一成是綜援金等法定福利。社會已不堪重負,而且不改革便阻礙經濟發展、社會進步。當前政府架構乃根據廿八年前麥健時顧問報告的建議組成,架床疊屋,弊病叢生,已不適應「港人治港」需要,非改不可。臃腫的架構,意味著有大量冗員。此需依「基本法」審慎穩重「瘦身」,以利於社會穩定,經濟發展。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往上】 【下一條】 【關閉】
評論

新聞專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