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2-08-02] 港有能力培育數學精英
本報記者 李國標
國際數學奧林匹克香港委員會主席岑嘉評指出,香港學生代表隊今年參賽獲得歷史性的首面金牌,證明香港是有數學精英的,同時體現本港訓練數學天才的方法正確。他認為,今屆獲取好成績有優質教育基金資助的「一份功勞」,但可惜的是,財政上支援依然不足。另外他認為,本港的數學課程欠缺思維能力的訓練,對本港科技發展有一定的負面影響。
岑教授指出,香港隊獲得金牌是歷史性的第一次,但今年所獲的五面獎牌(一金兩銀兩銅)比去年共六面(兩銀四銅)為少,加上今屆的成績總排名在第二十四位,比香港隊參賽以來的最好成績第十七位(一九八九年),甚至去年的第十九位都有所下降。但無論如何,能夠在國際性比賽中奪得一面金牌,是香港的光榮。
岑嘉評建議政府加大對培育數學精英的資助,他指香港隊由八八年參賽以來直至九七年,學生參賽的旅費均是自籌的。今屆他本人有份培訓學生,但連機票也沒有。他說,今年港隊能首度摘金,與獲得資助有莫大關係,因為他們申請了優質教育基金共一百一十萬元,兩年共用了九十萬元,期間曾派學生到北京集訓,又邀請中國著名的數學家吳文俊及英、美、澳的數學奧林匹克專家為學生授課,使他們的視野及水平得以提升。學生又須參加冬令營及夏令營,集中接受培訓,這一切都是港隊奪取佳績的原因,亦展現了香港是有能力培訓具備摘金能力的數學精英的。但岑教授亦說,撥款期已過,明年他們又要為資源而擔心。
|